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科学重建 > 正文
科技日报:汶川大地震科学重建的创造性实践
www.fjsen.com?2011-04-11 15:38?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我来说两句

一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撕毁了灾区人民的美好家园。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强烈地震。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选择了不屈不挠,他们从废墟中站起,奋勇抗震救灾;全国军民选择了无疆大爱,用热血与生命倾力大救援,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共克时艰,最终夺取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

一年后的今天,四川人民承蒙祖国四面八方的真情驰援,用无穷的智慧,勤劳的双手,正在重新建造着自己美好的新家园。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原,而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依靠科学的重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实践。

“必须急”和“不能急”的辩证法

抚慰悲伤痛楚,重建势在必行。对四川而言,不失为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灾后的重建工作,必须科学务实,对灾区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发展负责。”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我们要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安排重建内容,合理组织重建力量,又好又快地推动重建工作。”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一次讲话中特别指出:“重建不是克隆过去,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升级,体现前瞻性。”他说,恢复重建,最终要靠发展。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在重建中至关重要,要注意提升优化产业层次,恢复振兴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省委、省政府邀请权威专家参与反复论证。专家们给决策部门建议,抗震救灾必须急,灾后重建不能急。一快一慢之间,是对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急”,是巨大灾难来袭后的科学处置方式,是千方百计抢救生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密防范次生灾害;“不能急”,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重建。

城乡住房、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四优先”,集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为一体,成为四川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的核心宗旨与必备要素。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