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最新消息 > 正文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震后四川走出跨越发展之路
——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
www.fjsen.com?2011-04-11 16:15? 陈宇?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年灼见

三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后不久,2008年6月15日,史培军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6月19日,长篇报道《大灾之后,四川的重建路径》刊登在本报第五版。当时,史培军教授阐述了以下极富前瞻性的观点。现在来看,许多观点都为实践所印证:

◎正好借助18个外部省市对四川严重受灾县区市进行对口援建的机会,抓住机遇同这些省区加强合作,做到东西互补、发达地区和灾区互补,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模式。

◎重建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规划灾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重塑,抓住对口援建的机会,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新的优势产业,这样就把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但是建成震后的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出现,在没有发生地震的前提下就不可能出现的新局面。

专家名片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被任命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

与四川的渊源

地震发生后10多天,2008年5月25日,史培军教授就出现在都江堰、绵竹、什邡等地,在重灾区留下足迹。

此后将近3年来,史培军教授多次到都江堰、汶川、北川、青川、什邡、绵竹、彭州等地,仅都江堰市天马镇和向峨乡就去过4次。

正是基于对灾区大量实地考察和专题调研,史培军教授对灾区的变化了然于心。

作为一名常年活跃在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史培军教授一如既往地重视实地考察,多次深入灾区重建现场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坐在城中想中国,坐在中国观世界”的国际化视野,以及他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十分令人信服。

这次采访仿佛是一面镜子,从一名专家学者的视角,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重建后的灾区最有魅力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一些还未被我们自己深刻意识到的潜在变化,一些战略性的发展态势,也已经被他洞察。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