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是肝胆外科大师,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
这双手的手掌并不大,掌心部分微微泛红。手指修长,每个指肚都饱满而匀称,透出健康的粉色,指甲契合着手指的边缘修剪得整整齐齐,没有分毫多余。
50多年的外科手术生涯,给吴孟超的手留下了一个特别的标记:他右手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向后凸起,指尖习惯性地向大拇指方向微微蜷起,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却向无名指方向与第二节形成一个近直角的弧度。所以当他摊开手掌时,如果不刻意地并拢,食指和中指的第一节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V”型。
吴孟超看了看自己的手,笑着说:“50多年了,每天做手术,开刀、缝合,就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被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称为“国宝”的手!
这是一双神奇的手:吴孟超的手就是他手术中的“第三只眼睛”
护士长程月娥是吴孟超的“黄金搭档”,跟着吴孟超作过很多大手术。她说:“吴孟超那双手的手感很特别,就好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手术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满眼都是红色,所有人都紧张得不知所措。可他双手伸进去摸摸就能找到破裂的血管,然后再那么一掐,血就止住了!”
古人有“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的断言,吴孟超也许的确有当外科医生的天赋,但他的老师,“中国近代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却说:“我这个学生就是勤奋。”
吴孟超回忆起求学的经历。“1954年,裘老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客座教授,我就粘在他身边,他一步一步教,我一步一步学,连他对我的呵斥都要回味几遍。”裘法祖也对这个勤奋的学生印象深刻,他动情地回忆说:“吴孟超特别勤快,他把我的一举一动都写下来。有一次我住院两个多月,他也搬到病房陪我住了两个多月。”
吴孟超似乎是为事业而生的,他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事业上。他发现写字时手指握笔的用力方向和拿手术刀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就在人到中年时改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为了做好手术,他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先活动十指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接下来是肩颈,再弯腰后仰锻炼腰力,然后蹲起几次,最后是百步走。吴孟超边演示边说:“这些部位都是手术中用力最多的地方,锻炼好了,才能在手术中做得好、挺得直,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