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冲破桎梏天地宽——记改革开放的启动与初见成效
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的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2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成为拥有超千万人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图为游客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同志塑像(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 摄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宇、彭勇)在深圳最为繁华的深南大道上,一尊名为《闯》的金属雕塑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一位巨人正使出浑身力量,张开双臂撑开门框,在他的努力下,大门终于打开,新的天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一充满视觉冲击力的雕塑,述说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发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迅速发展局面。然而,与农村的改革相比,其他各项改革还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想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就必须改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根据十二大确定的任务,决定适时地把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虎扑篮球: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曾参与起草决定的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认为,把“商品经济”写入党的文件,这是对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重大突破,从而使中国经济社会得以迅速改变过去的面貌。
中央高层领导在多个重要场合同声宣示推进改革开放
奇迹是怎样发生的:特区30年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曾培炎《求是》撰文: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改革开放为“十二五”提供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