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媒体行动·基层系列报道> 最新报道 > 正文
黄戎杰: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www.fjsen.com?2011-08-24 17:4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见到鲜活的人物,采写出精彩的报道。我曾奋战在抗台风一线,夜以继日追逐台风去向;我曾在应对急冻冰雪天气时和滞留火车站的农民工们一起边吃饭边采访的情景;也曾在偏远的山区田地里,和种植茭白的农户叙家常、聊农经。基层的采访,往往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人,普普通通的事,带给我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动,他们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将是我记者生涯中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同样来自基层。在省委、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报社组织了新春走基层、党报记者下基层、建党90周年系列报道、海西发展系列报道等,我和部门的同事们下基层、走农家、访企业、解民忧,刊发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欢迎,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我深刻感悟到,“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沉下去”“接地气”,真正去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真正的“贴近”,不能仅仅是靠近,更要走进群众的实际生活,走进群众的心灵世界,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下笔方能动人、传神,采写来的新闻最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我认为,走基层,就是要深入基层“接地气”,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用自己的笔尖、镜头记录下基层群众最真实、最生动的状态,把最鲜活的基层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呈现给广大受众,采写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闻作品。

转作风,就是要改变过去一味热衷于跑机关、泡会议、写材料稿,不愿下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的做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捕捉现场感强的鲜活新闻,真正为群众喜听爱看、喜闻乐见。

改文风,就是要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用普通群众看得懂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去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杜绝枯燥乏味的官样文章,改变党报的话语模式,变“灌输话语”为“传播话语”,变“概念话语”为“事实话语”,变“官样话语”为“公共话语”,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读者的认同感。

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以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入基层火热的生活,贴近百姓的人生百态,用我们的双脚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民生,用我们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海西变化的点滴,镌刻时代发展的印记。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