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评论分析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辛亥革命:开启民族复兴征程
www.fjsen.com?2011-10-09 15:57?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九)从“黄鹤楼头兮忽树革命旗”算起,一百年过去,古老中国有如浴火重生。

对中国来说,二十世纪是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一百年。其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往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是让曾被甩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中华民族,融入人类发展进步的浩荡潮流。如果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是把古老中国带往现代化之途的第一个转身,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就是将这艘巨轮推达前所未有境界的最壮阔的历史行进。

从辛亥的枪声,到五四的怒吼,从上海石库门和南湖游船上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日夜向往: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于城乡,火车轮船往返于原野江海,全国各地皆一派大生产景象。当年,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面对孙中山拿出的画满铁路线的中国地图摇头慨叹:“这个如同游戏拼图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虎扑篮球: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的宏伟设想,已经化为今日中国现代化图景中的标志性工程。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未曾想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发展持续多年高增长,城市化率超过47%,世界各国研究经济发展的“中国周期”,国际社会关注现代化的“中国模式”,西方观察家慨叹,“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转变,奏响了中华大地最激昂的雄浑乐章。

这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所孜孜以求:一个国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倡行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从三民主义,到“德先生”、“赛先生”;从“拼将热血筑长城”,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浩荡前行的百年中国逐渐凝聚起这样的共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尽管未来的征程依然漫长,但共产党人以更大决心全面推进变革,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再创辉煌、全面进步的必然抉择。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十)2011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孙中山,毛泽东,两位世纪伟人遥相对望。

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世纪并不遥远。

1911—2011,刚刚过去的这一百年,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迎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复兴史上自强不息的传奇。百年风雨历程,如同历史教科书,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2011—2111,即将到来的这一百年,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处于又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折中的中国,曾经有“独一无二的过去”,也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未来”。百年精神传承,必将崛起一个繁荣发展、和平统一、民主自由、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这个中国,将为民族赢得更多福祉;这个中国,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正在复兴,同志仍需努力!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