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福建纪事 > 正文
黄花碧血铸英魂 ——黄花岗起义八闽志士事略
www.fjsen.com?2011-10-09 16:4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战沙场 勇者所向披靡

广州三·二九之役发起后,集结在广州的40多名福建籍革命党人全部参加了先锋队(敢死队)。无论是攻打两广总督署,或是转战督练公所、军械局,福建革命志士都是冲在最前头,作战最英勇,牺牲最壮烈。十余名福建志士在战斗中深受重伤,犹勇猛作战,力竭被捕。他们在监牢里,在受审讯过程中,在刑场上,坚贞不屈,甘洒碧血写春秋。

其中,林文、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陈可钧、陈与燊、刘六符、刘元栋、林尹民、冯超骧等被誉为黄花岗“福建十杰”,他们舍身救国,视死如归,孙中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曰: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黄兴赞叹道:“呜呼,闽友四十余人”,“战时无不以一当十”,“闽、蜀两省英锐之同志,因此亦损失殆尽”。

林觉民,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上高等小学时,受到方声涛等进步教师影响。1907年留学日本,留日同学经常聚首,畅谈国内形势。林觉民曾道:中国已到危难关头,我们是堂堂大丈夫,怎能空谈和啼哭呢!我们既是革命志士,就应该仗义执剑,以死报国,争取从根本上解救祖国,改变濒临危亡的现状。

在广州起义之前的三月廿六晚,林觉民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绝笔书。在给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书,即《与妻书》中,他写道:“汝体吾此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给其嗣父的信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等缺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起义当日,林觉民臂缠白布,随黄兴攻入两广督署,发现总督张鸣岐及其手下人员已逃遁,便迅速退出,与赶来镇压的清军李准部相遇,双方激战。林觉民怒目奋击,所向披靡,巷战中腰部中弹倒地而被捕。

林觉民在水师提督衙门受审时,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讯。林觉民镇定自若,侃侃而谈,讲世界形势,宣传革命思想。清吏为之动容,为其打开脚镣手铐,让坐并送上笔墨纸张。林觉民提笔疾挥,写下数千言。写完后,又在堂上演讲,告诫官吏们应洗心革面,革除清朝暴政,建立共和民国。只要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自己死也瞑目。

林觉民被关押数日,水米不进。赴刑场时,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年仅24岁。

当时参加起义抱着必死决心,留下绝命书的并非只有林觉民一个。方声洞也是其一。方声洞,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905年8月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二月中旬,方声洞秘密护送一批军火到香港后,任实行部部长,主持负责制造炸弹及准备暗杀活动。三月廿七晚上,他写下给父亲的绝笔书。书中说:“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

广州起义失败后,最早登载三·二九之役中福建志士殉难者名单的是当年福州出版的《民心》报。该报为纪念广州三·二九起义英勇牺牲的闽籍烈士,出版了《福建廿五烈士遗像》专辑,《福建廿五烈士遗像跋语》称,闽籍死难烈士有25人,并列举了其中24位殉难者名单。《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记述“闽省死者计共二十五人”。经考辨,广州三·二九之役死难者中籍隶福建的烈士至少有23人。其中,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陈与燊、陈可钧、陈更新、冯超骧、刘元栋、刘六符、黄忠炳、王灿登、卓秋元、胡应昇、魏金龙、陈清畴、陈发炎、罗乃琳、林西惠等19名福建烈士名字刻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碑文未具姓名者有郭大旺、郭天才、郭钿官、林麻麻。

黄花岗八闽英杰以“为国流血,何爱头颅”的誓言和行动铸造了辛亥闽之魂、百年闽之光。广州起义失败后,福建仁人志士立志复仇,在省内外加紧策动更为猛烈的斗争。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