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走基层感言:行善的路没有尽头

www.fjsen.com?2012-02-20 14:46? 张杰?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下车,蹚着泥泞又走了10分钟,箭竹坪自然村终于到了,二十几户人家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坳里。此时已是中午12点半,顾不上休息,赶紧给年仅4岁却患上罕见血小板功能无力症的孩子许梓晨送上爱心款,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看到小梓晨全身冒出的红色且一流血就止不住的血点,听着奶奶黄秀红无助、带着哭腔的诉说,我们心里沉重起来。

黄秀红家里没钱,电也被停掉了,很多个夜晚她只能带着小梓晨在山上的工棚里睡觉。老苏执意要去看看两公里外的工棚,“大家捐点钱不容易,我们得核实情况对捐款人负责,给他们一个交代。”于是,我们开始爬山。踩着松针走路一开始还觉得似乎是很惬意的事,但很快有人开始喘粗气,有人脱去外套,有人肠鸣如鼓……

20多分钟后,工棚到了。看着塑料布隔成的“房间”里,好心的工头特意放置的电视、电器、床上厚厚的棉被,大家觉得这个简陋的工棚似乎并不那么寒冷。

下山的路,在老苏“幸好我昨天晚上吃的是猪脚”的调侃中似乎快了许多。下午2点钟我们回到小梓晨家里时,得知消息的当地政府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电工匆匆赶来,送上慰问金并恢复供电,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有些暖意。

随后,在老苏不给受助对象和政府部门增添哪怕喝一杯水的麻烦的“天条”约束下,一行人原路返回。15时,大家终于在一家路边小店吃了午饭。此时,记者才真正体会到小品中“就差连碗都舔干净了”的台词是怎样一种“境界”。

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数十公里外的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罹患癌症放弃治疗、全力救助出车祸儿子的陈上国父子在等着老苏。近17时,我们匆匆赶到,同样的程序,同样的爱心涌动。所不同的是,近18时,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拿着龙岩市副市长“全力救助”的批示赶了过来。“有了政府的介入,这家人有救了,这一天没白跑。”老苏显得很高兴。

行程200多公里,一天的奔波,老苏带来的是5万多元的捐款,更是两个孩子生的希望。老苏略显疲惫地说,行善的路没有尽头。明天,众泰老苏还将上路。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