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媒体行动·基层系列报告 > 正文

苏少隆:“一米阳光”下的公益旅途

www.fjsen.com?2012-02-27 15:1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我开始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口号,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履行。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丰富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而是一种责任。

——摘自《一米阳光——苏少隆公益日记》

王婷凤是爱心公益协会办公室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2008年大学毕业后加入爱协。年纪轻轻,每月薪水不多,王婷凤却觉得过得特别有意义。

“起初我参加了几次协会的活动,看到很多小朋友由爸爸妈妈带着来献爱心,突然就觉得很羡慕他们,他们那么小,就在心里播下了公益、慈善的种子。”由于协会活动很多,王婷凤每天忙得团团转,“普通人可能在捐款捐物的时候,才会体验到行善的快乐,但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行善,都是在积德,我觉得很快乐。”

事实上,正是这许多义工的加入,给了苏少隆坚持下去的力量。2007年5月,爱心公益协会正式在泉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50多名初始会员中绝大部分是苏少隆的亲友和生意伙伴,“许多人甚至不理解,觉得我是为了好玩才这么做。”说起初创时的艰辛,苏少隆有些云淡风轻。

然而,2009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苏少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项事业的意义。一位马来西亚侨胞回南安参加联谊活动,在与苏少隆闲聊时偶然谈起这事,立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场表示回去也要办一个类似的公益组织,就以爱心公益协会马来西亚分会的名义活动。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做公益不仅仅是扶危济困、奉献爱心这么简单,它还是生命的一种反馈、一种感恩,这才是我一生应该从事的事业。”苏少隆说,那位侨胞的举动让他领悟到了公益事业的真正意义所在,从此义无反顾。

苏少隆利用经常去云南开展社会活动的契机,积极联络在当地经商的福建乡亲,在云南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没想到,他的举动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过几天,我就要去云南泸西组织一次送冬衣的大型公益活动,爱心公益协会云南分会预计今年也将要成立。”苏少隆说,今年他打算把爱心公益事业拓展到贵州去。“贵州经济相对落后,而在那里做生意的福建人又很多,是一块可以大施拳脚的地方。”

2月15日,就在我们在爱协办公室采访时,一位名叫黄斯文的女孩子找上门来,要求办理爱协会员证。这位山东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寒假期间参加了几次爱心公益协会的活动,就马上跑来加入。“我觉得爱协组织的活动特别实在,不作秀不浮夸,是在真正做实事、做好事,特别想成为爱心公益协会的一员。”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