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媒体行动·基层系列报告 > 正文

苏少隆:“一米阳光”下的公益旅途

www.fjsen.com?2012-02-27 15:1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不是我感动了泉州,而是泉州感动了我。泉州人海一般的胸怀,泉州人千古慈善的秉性,泉州豁达的土壤和气息,滋养了我的激情,让我可以快乐欢喜地去付出,去做这样的公益事业。

——摘自《一米阳光——苏少隆公益日记》

多年坚持公益行善,让苏少隆和他的爱心公益协会在泉州积累了相当高的美誉度。报纸、电视上每有报道需要救助帮扶的人,爱心公益协会总是义不容辞地参与。

救助白血病童、到敬老院帮扶孤寡老人……苏少隆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公益事业所占据,从最开始的兼职工作,到每年1/3的时间用于公益,现在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打理爱心公益协会上面。在我们采访当中,不时被要求合作或是建立分会的电话打断。

然而,苏少隆却保持着一份清醒与从容。他始终坚持把每笔爱心人士的捐赠登记在案并上网公示。“对于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来说,保持高透明度是第一要做到的。现在协会虽然发展得很好,但这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不能辜负了每一个捐赠者的爱心。标明是定向捐赠的,就一定会一分不少地送到被捐助者手中。”苏少隆说。

不仅如此,爱心公益协会还在其网页上设立了“等待帮扶”栏目,把协会收集到的需要帮扶的对象列出来,简要写明情况,鼓励爱心人士与待救助者“一对一”沟通,而爱协充当桥梁纽带的作用。

爱心公益协会运作所产生的支出,则被压到了最低限度。几年下来,每年苏少隆自己掏腰包支付的协会支出,超过10多万元。

随着协会的发展壮大,一些会员也“自立门户”,做起了其他的公益组织。对此,苏少隆始终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他说:“慈善不是我做你就不能做,我们的初衷本来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慈善事业,只有关注的多了,公益慈善才有希望。”如今,在泉州市民政局注册为社团法人机构的两个单位中,另外一家也是从爱心公益协会分离出去的,对此,苏少隆颇感自豪。

就像苏少隆所说的,他希望每一位爱心义工都可以像一米阳光,不用很灿烂,却可以辉耀周围的天空,照亮和温暖一个角落。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