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学习长汀经验 推进生态省建设> 生态福建 > 正文

发展生态经济 实现绿色增长

www.fjsen.com?2012-03-02 16:4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循环经济,将绿色DNA嵌入大石化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2日报道(记者 何金 通讯员 肖咸强)

一堆堆的石化废聚酯被铲入炼炉,粉碎、干燥、纺丝……在机器的另一端,一卷卷纺布舒展出来。这是记者近日在泉州泉港区百川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利用当地大石化产业产生的废料,这家企业年处理聚酯废料3600吨,年产值超过1.4亿元。

近年来,随着石化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泉港区做起循环经济的文章。该区通过资金、项目审批等手段,鼓励企业与大石化产业对接配套,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流程,将石化副产品变废为宝。

“我们独立研发出免印染、资源再生等技术。目前,生产1吨涤纶牛津布,可节省6吨石油资源,节约50吨印染用水,减少4吨引燃蒸汽消耗。”谈起循环经济,公司总经理张飞鹏如数家珍。

“项目还在建,就有大企业上门下订单。”在泉港区协力6万吨/年二氧化碳废气综合利用项目工地上,项目负责人俞伟熙说,“该项目是目前福建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精制项目,每年可新增产值3500万元,并消除掉300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

泉港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业园区,去年11月起,投入近10亿元,建设林德气体、热电联产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目前正陆续投产竣工。

在有效引导下,一大批追求循环经济民营企业开始加速与大石化对接配套。泉港协力二氧化碳公司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精制项目,通过回收联合石化公司炼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年产6万吨纯度达99.99%液体二氧化碳,每年可减少300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东鑫石化公司投资5.67亿元建设省内首套环己酮生产线过程中,花费近2亿元安装一套污水处理和废气回收装置,通过回收处理生产出化工原料碳酸钠……众多的民营低碳项目,使得当地石化产业变得愈发绿色。

变废为宝,资源共享,循环起来。泉港以炼化一体化为依托,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为核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园区能耗、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等达到国家示范石化工业生态园区水平。同时,还重点建设石化循环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示范链等项目,全面建起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