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中央亮剑 > 正文

审计署副审计长:中国将加大地方审计信息公开暂无公开时间表

www.fjsen.com?2012-03-20 16:30? 易凌 南辰?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7日在列席政协民革小组讨论会时表示,审计署将进一步推动地方审计信息公开,引进舆论监督。

余效明当天还表示,审计署将通过一些个案来研究对政府“三公”经费进行专项审计。所谓“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余效明说:“这几年审计公开步幅很大,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后。在中央层面,审计信息的公开已是常态,对国有银行和上市央企的审计信息也陆续公开了,对中央部委的审计信息做到了百分百公开,相比起来地方还没有跟上,地方公开的步伐还要加大。”

余效明有过多年在地方工作的经验。她说:“2000年目前,地方审计信息都不公开,而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展开,地方首先要公开向人大做的财政预算报告,其次包括老百姓的社保资金、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状况等涉及民生的项目也已公开了。”

余效明表示,对于地方审计信息公开还没有设定具体的时间表,但审计署将继续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化。“我们已经看到了公开是很好的,通过公开信息,扩大影响,通过舆论监督弥补审计监督的不足。”

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表示,中国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审计体系。目前,中国地方审计机关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审计署相比,地方审计机关公开审计信息的程度还很低,缺乏透明性,公开积极性不高。

他建议,要增强审计独立性,改变“同级审”体制,确保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权,同时,加强审计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员作用,增强公开性、民主性。三、完善相关行政机制,加强行政问责,提高审计结果的整改力度。

在谈到专项审计“三公经费”时,余效明说:“我们可以先通过抓几只‘麻雀’来解剖,把“三公”经费目前的现状通过对一些典型单位的了解开搞清楚,然后再来部署面上怎么审计的问题。”(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易凌 南辰)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