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皮革“毒胶囊”流入九大药企> 最新动态> 国内 > 正文

问题胶囊追问:试问 谁该负“漏网”之责?

www.fjsen.com?2012-04-19 09:33? ?来源:西部商报 我来说两句

试问谁该负“漏网”之责

不少药企没有监测设备;药监抽验环节漏洞多,属地监管易成“遮羞布”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此次“铬毒胶囊”风波中,药监系统的封闭和沉默再次受到质疑。广东省药监系统的一名内部人士坦言,目前中国对药品监管的所有措施,更像是“防止好人做错事,而不是防止坏人做坏事”。面对此种质疑,事件发生后的查处和问责力度就不得不重视。

如何逃过层层监管?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据了解,对药用胶囊的生产标准,我国曾于2010年3月进行过重新修订,当年10月正式执行。当时出版的国家2010版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作了进一步要求,相比2000年版的标准增加的一个检查项目正是包括铬在内的重金属检查。药典中明确规定,每千克胶囊的含铬量不能超过2毫克。

然而,此次曝光的13种问题胶囊中,有8种每千克含铬量超过10毫克。对此,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强制性标准的国家药典,原本应该起到把关的作用,但显然这一关并未把好。

药企技术人员普遍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原料进厂把关不严。此外,部分药企因目前监测重金属含量的量子吸收光谱法价格很昂贵,并没有配置相应检测设备。

业内人士则指出:“如今,一个企业生产的药品往往有多个版本,专门有‘应付药检的药’。”此外,由于目前药监部门往往是以抽检方式,“一些企业就会通过‘混合样’来蓄意隐瞒问题。”

而在一些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除了质疑监管环节外,还需要检讨现有的“唯低价中标”的药物采购政策。大批优质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退出招标,低价药品成为基本药物主流。一些企业在接采访时认为,此次空心胶囊出事正与此有关。(华西都市报)

自检形同虚设监管漏洞太多

商报讯据悉,针对药用空心胶囊的重金属含量,目前主要靠药企在原料进厂环节进行一次自检。但现实中,这一环节往往沦为虚设。而自“毒胶囊”事件曝光以来,针对药物监管等问题,国家到地方药监部门则均未做出详细回应。

  • 责任编辑:蓝晓梅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