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珍:“紫色彩虹” 后时代,后思考
www.fjsen.com?2012-07-30 10:14? 邱桂珍?来源: 我来说两句
2012年,在盛夏伦敦另一道浓墨重彩的靓丽风景,当属来自于世界各地的7万多名志愿者们。身穿紫色和红色的统一T恤,被外界称作“紫色彩虹”。 奥运期间,这成千上万的奥运志愿者美丽的身影活跃在赛场内外,用微笑服务,用热情奉献,“传递微笑,构筑和谐”,一天工作10到12小时却没有薪水,不计报酬,辛勤工作,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到异国的真诚与温暖。 正如国际奥委会罗格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致辞所言:“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还要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但据笔者调查,在当今时代下,社会各界人士听到“志愿者”这三个字时,却都持有七嘴八舌的观点。 “80、90后”你们准备好了吗? 在前辈眼中,“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难以“断奶”的一代,是难当重责的一代。张扬所以浮躁,个性所以自我,朝气所以空虚,看到的是一张张忧虑、不屑甚至惊恐的面孔。但是真的如此不堪吗? 在08年北京奥运会和10年上海世博会上,据相关数据表明志愿者中90%都在20岁左右。他们催生了鸟巢一代与海宝一代,用热情与微笑的服务精神凝固成中国名片,整个社会都惊讶发现,他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激励一代人”,这是伦敦奥运会的口号。一双手,一片热情,真爱在传递。他们把志愿行动到伦敦,成为最让人感动的一群人,一道道“彩虹”发出自己闪亮的光芒,用最美的微笑为奥运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过度热情”好OR坏? 志愿者开放的心态,习得现代的观念与价值;充满热情,追求公民精神与社会本位。但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尺度和距离的把握,不要过分地关心。这两点并不矛盾,恰恰是与国际友人交往的重要尺度。 志愿者的“过度热情”、贴身服务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与抱怨,感到不太适应。这个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理念的差异的有趣之处。志愿者经过专门培训,都应该对各国、各地区有代表性的礼仪习俗,有所全面的了解。 “被自愿”,高校在行动 “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如今,志愿服务精神被标签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但是与大型盛事相比,在高校中的志愿者却被大学生挂上“被自愿”的称号。因为高校从制度、管理、组织等方面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推动,并出台条文明确规定:“在学生毕业时,将志愿者相关信息录入学生档案。”“获得优秀学生称号的最低标准为达到准星级(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达到20小时)。” 对于这种强硬的态度与举措,大学生们渐渐失去了热情,更无法理解这强迫的行为。为社会奉献,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高校中的“被自愿”,使得爱的身影显得不再真诚,听到更多地抱怨声与不屑行动,甚至认为只要时数满后,“志愿活动,你与我无关”。 许多社会事件例如“彭宇案”,“李铭超案”等不断挑战着公众道德底线暴露出社会存在的缺失,但大学生深受“被自愿”的熏陶,不可想象未来的志愿服务将是怎样的局面? 在后奥运,后时代下,志愿者不再是一种身份的标签,而是植根于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力量。固然,这种转变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动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诸位应对“志愿者”这三个字重新诠释和对待! (东南网学通社大学生见习记者、漳州师院 邱桂珍)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