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第??640??期
?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
?2012年6月19日 |
?
情系三农 科技惠民
——记省农科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谢华安
谢华安生于闽西贫困农家,却有一个“让国人都能吃饱饭吃好饭”的梦想。在他童年时期,外婆临终前“让我吃顿稀饭,死了也甘心”的呼喊,成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于是,为百姓吃饱饭做点什么的朴素想法,成了他一生专注水稻育种的源动力。这些年来,他矢志不渝地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辛勤跋涉,把满腔热诚和拳拳爱心,献给他一生钟爱的广袤大地,献给他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水稻育种事业。
不畏艰难,矢志攀高
水稻育种研究没有捷径,更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在从事水稻育种科研的几十年中,谢华安潜心研究、苦苦求索,研究成功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促成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谱写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他率领科研团队在福建和海南两地轮流进行水稻杂交配组和抗瘟鉴定,经过六代筛选,于1980年冬选出具有抗瘟、强恢复力、高配合力的品系——“明恢63”,为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奠定了里程碑。1981年,他的科研团队育成了杂交水稻良种“汕优63”,从1986年起连续16年位居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首位,累计推广近12.5亿亩,增产700亿公斤粮食,增值700亿元,为中国人民告别饥饿、为人类种子工程和粮食工程做出了卓越贡献。“汕优63”被东南亚各国大量引种,增产增效显著,被誉为“东方神稻”。1988年,“汕优63”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汕优63”的成功培育,奠定了谢华安在水稻育种乃至农业科技界的巅峰地位,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百尺竿头再创新,继续攻克超级稻、航天水稻、再生稻、优质稻等新高度。他培育的“Ⅱ优明86”杂交稻在云南示范亩产1200公斤,打破世界水稻单产纪录。他和团队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育成“航1号”组配的超级稻新组合,具有超高产潜力。2004年,“Ⅱ优航1号”在福建尤溪县再生稻头季创造百亩平均亩产928公斤新纪录。“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特优航1号”等被国家农业部列为超级稻品种,创中国航天水稻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
2005年至2011年7年间,由他主持的超级稻、再生稻和航天水稻研究,有5项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9月,他的研究团队育成“宜优673”优质稻良种,在云南永胜县期纳镇文凤村百亩示范片验收亩产1005.8公斤,2012年2月被农业部列入超级稻新品种向全国推广。
“八五”以来,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培育的水稻良种,常年在福建等省示范推广近千万亩,探索出适合福建山区特点的再生稻育种与配套栽培技术,为实现粮食安全长期战略提供技术储备。经过他与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福建省现在每3—5年水稻良种更新一遍。
淡泊明志,倾情奉献
几十年来,水稻育种占据谢华安大部分的生命空间。为缩短育种周期,他与时间赛跑。利用福建不同海拔和四季如春的海南岛,奔波于福建、海南,开展杂交水稻穿梭育种。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是海南岛南繁育种季节。为育出好品种,他在海南一呆就是大半年。上世纪70年代的海南,繁育种条件艰苦,他只能借住当地农家或农场,每天带着干粮和开水下田,经受蚂蟥、蚊子和毒蛇的困扰。常年早出晚归的无规律生活,使他落下了严重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
无论是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每年三月,谢华安到北京开会一结束,就直奔海南投身育种实验,行李委托一同进京开会的老乡带回。直到四月底,才回福建与家人团聚。谢华安的这个“传统”一直到延续到现在,他像候鸟一样在福建、海南等地奔波育种。
为了水稻育种,他曾连续7个春节独自在海南度过。回到家里,家里人说“海南人回来了”;到了海南,房东说“福建人又来了”。他没有时间顾及家庭,孩子出生时他不在妻子身边,哺育孩子、扶养老人的责任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他父亲永离人世时,父子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精诚合作,甘为人梯
谢华安认为,农业科研成功要靠团队协作,科学生命常青要靠梯队接力。他重视科研团队的培养,他的团队中国家级专家1位、省级优秀专家2位。由于他的突出成就和精心培养队伍,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在全国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水稻育种的强省。
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奖的郑家团,与谢华安共事30多年,是他水稻育种团队核心成员之一。郑家团感慨地说,谢老师身为领导、长者,无论在海南育种,还是在三明或省里任职,只要自己能做的,他都亲历亲为。他从不以领导身份要求大家,而是极力帮助、激励大家不断进步。青年科技人员张建福,1996年从中国农大毕业分配到福建省农科院,与谢华安结成深厚的师生情谊。1999年,谢华安建议张建福攻读硕士,主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硕士毕业后,谢华安又鼓励他出国深造。2006年,张建福博士毕业后,回到福建省农科院,与谢华安一起参与了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的组建。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兄长;在晚辈看来,他有长者般的亲切、率真。年轻人说,和谢院士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畅谈研究思路,突破条条框框。这,就是真实的谢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