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运伙村的“美丽经”
www.fjsen.com?2012-10-22 10:3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喜迎十八大—— “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22日报道(记者 郭政 通讯员 陈文经 林青) 阅读提示 运伙村,以革命烈士许运伙的名字命名,位于晋江市深沪镇,东毗连柳山,北接坑边,西南与金井交界。该村下辖5个自然村,有315户,1247人,海外侨胞800多人。多年来,运伙村把“乡村绿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建设环境宜居乡村,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40多亩,人均拥有绿树近20棵,家家户户种植花草。近日,记者走入这个美丽乡村,探寻它的“美丽经”。 10月16日,记者走进运伙村,道路整洁,空气清新,只见数百株三角梅开得正艳,一座座楼房沿环形村道而建,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相较于周边村庄,这个小村显得格外宁静。 顺着村道来到村中心,友尚公园进入视线。“友尚公园是个生态公园,占地1.2万平方米,今年6月份才落成,一共花了300多万元兴建。”村支书许锦芳介绍道。走进公园,一个人工湖映入眼帘,湖水倒映着湖心亭,四周花团锦簇,柳树、美人蕉、莲花摇曳生姿。小桥流水,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运伙村是个‘烂泥村’,一入夜漆黑一片,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很多人一直想着离开。现在,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有了公园,晚上有了消遣的好去处,连隔壁村的人也慕名而来了。我儿子在菲律宾经商 ,一直叫我过去养老,可现在,我哪舍得离开?”在公园散步的村民老许告诉记者。 穿过友尚公园,沿着村道继续前行,微风吹拂着两边的竹林,清香阵阵。记者远远看到一个身穿明代官服、手握诏书的人物石像。许锦芳说,这里已进入许柴佬纪念公园。 据史载,许柴佬祖籍泉州府南门外十五都吕宅村(今运伙村),明永乐年间,担任吕宋(今菲律宾)总督。任职期间,他体恤黎民,开民智,励农耕,在当地享有盛誉,至今在旅菲华侨中被奉为神明。为缅怀许柴佬,村里规划建成这个露天主题纪念公园。 一个村庄两座公园,实不多见,可许锦芳说,运伙村的第三个公园——龙泉湿地公园已经列入规划。 龙泉呈半月形,池内有两眼泉,水质清冽甘甜,终年水温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遇到大旱也不曾干涸,最为神奇的是,经常有鳗鱼从泉口游出。“根据规划,龙泉与周边空地将建成湿地公园。届时,3个公园连成一片,美不胜收。”许锦芳的憧憬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村庄,如何能把公园建得这么错落有致?”记者按捺不住好奇心。 “早在2009年,村里就邀请了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和泉州师院的专家做出了《运伙村五环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总体规划》。”许锦芳侃侃而谈,“五环由红、蓝、紫、金、绿五色组成,每种颜色都有独特意义。红色环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许运伙纪念亭、许运伙故居、许柴佬纪念公园等组成;金色环区展现体育文化,由郑金表体育文化馆、金环体育馆等组成;绿色环区象征休闲养生天堂,由森林旅游区、生态农业区等组成;蓝色环区打造湿地旅游,由龙泉湿地公园、滨海自行车旅游区组成;紫色环区彰显传统文化,由龙泉宫、南音文化基地组成。” 一个小村庄连建3个公园,资金怎么筹?“公园建设的确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怎么办?引入侨资是关键。村里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亲有800多人,很多人都希望回报桑梓。比如友尚公园,投资300多万元,其中100多万元由一位旅菲侨胞捐献。此外,各级政府的扶持奖励也解决了部分资金的来源。2009年至2011年,运伙村连续3年在晋江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评比中获奖,奖金共100万元,大部分用于公园建设。”许锦芳表示。 建设3个公园,光用地就要30多亩,土地怎么来?“事实上,这些地原本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属村集体所有。每次建公园要征地,我们都提前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经过大家表决同意后,还需报有关部门批准。大家觉得,将闲置的荒地开发成公园是好事,都很支持。还有一些老房子多年没人住,大家也主动贡献出来,拆除改造,变成绿地,光老房子,就拆了80多座,茅厕拆了200多座。”许锦芳说。 在农村,如何长期保持整洁优美的环境?“一方面靠管理,村里设有300多个垃圾桶,5名保洁员每天8个小时打扫卫生;另一方面靠自觉,美好的环境一旦建成了,村民真心觉得好,就不会去破坏。”许锦芳说。 “5年内,晋江将冒出60个‘运伙村’。”晋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晋江正式出台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30%以上村庄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打造60个示范“美丽乡村”。对此,晋江市财政每年将安排约1.45亿元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另外再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继续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1]“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东马创业潮
- [ 10-21]“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武调迎新生
- [ 10-20]海沧生物医药:人才聚,产业兴
- [ 10-17]“走转改”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期的生动实践
- [ 10-16]福建省文艺工作者“走转改”综述:百花齐放在基层
- [ 10-15]福州十年破解“看病难” 社区可买质优价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