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淮远古韵 仿古建筑盛行为哪般?

2014-04-14 18:03? ?来源: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原因

挖掘传统文化 抓住游客需求

“人造古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客为何青睐这些“假古董”?

“仿古建筑的兴起有一定的原因。”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说,现代人有一个回归情结,寻找历史文化的沧桑,这也是民族情结的回归,仿古建筑既满足了当下人们“穿越”的需求,又带给了他们高品质的休闲体验。“旅游开发正是抓住老百姓的这一心理需求”。

同样是仿古建筑,为何境遇迥然不同?

“单靠商业地产和餐饮等肯定火不了多久。”王华东坦言,巴国城最初几年同样平淡,直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很快认识到纯商业是玩不转的,必须要有文化内涵才能够走得更远。

于是,巴国城依靠古色古香的建筑、依托婚庆产业打造重庆“喜都”,吸引了多家婚庆策划公司入驻。“婚庆行业也同时拉动了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王华东介绍,今年,将依托婚庆产业城,开展比武招亲等传统婚庆活动,并组织情景剧式婚礼,让巴国城每夜都有婚礼表演。同时,一个3万平方米的国际茶城,则将茶文化融合。“重庆人的传统是喝盖碗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福建等地的茶文化也逐渐在重庆接地气。”重庆石生国际茶城董事长叶石生表示,“我们希望在喝茶聊天、做买卖的同时传播茶文化”。

长寿古镇能迅速聚集人气,同样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

邢恬介绍,在2012年圣诞节到2013年元宵期间,长寿古镇举办的闹春会唤起了游人的共鸣,“圣诞、元旦、春节、元宵”四大主节期间穿插小活动,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游玩。据悉,不仅春节期间,端午、中秋、重阳时,长寿古镇都有各种各样的节会,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贯穿全年,活动成了长寿古镇吸引人气的法宝。

隐忧

盲目跟风 缺文化可能“短命”

游客蜂拥而至让“造城者”兴奋,但如何在仿古浪潮中独树一帜、走得更远,业界也不断在思考。

“驴友”黄岩去看过很多仿古建筑,但是常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表示:“即便建筑外观有差异,但如果街巷中没有闲坐的老人、奔跑的娃娃、提篮买菜的主妇,只有陈列着商品的店铺和忙着做生意的商家,游客会感到审美疲劳。”

“有的地方设计不符合中国的建筑艺术审美,缺乏文化底蕴,就像一个农村少女打扮得很花哨,但缺少一定文化修养,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与建筑艺术背道而驰。”高级建筑师、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世煜称,一些街区尽管表面看起来很火爆,但是却暗藏风险。

“受实力限制,一些开发商因规划意识不足、管理人才缺乏,很多地方都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千城一面在所难免。”罗兹柏表示,建仿古建筑不能简单跟风,除了选址等因素外,关键在于对当地文化内涵、历史特征有没有很好地挖掘。“‘千城一面’不仅指建筑样式,更有内在文化气质的趋同。”李世煜表示,大多仿古建筑内,除了餐饮就是歌厅、洗脚城,缺少文化内涵。记者注意到,大多仿古建筑景区内都是餐饮、地产当道,虽然外观装修成汉唐或明清风格,但里面却是突出现代的豪华与气派,可以说是外表很“古”感,内在欠丰满。

李世煜忧虑地说,传统风貌街区匆忙上马,与市场和文化脱节必然导致空城出现。重庆市文广局总工程师吴涛也表示,在没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简单制造仿古建筑,即使暂时火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依然可能“短命”。

不少因电影而兴的景区印证了“短命”的说法。如永川茶山竹海因《十面埋伏》而身价倍增,但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并没乘势而起。民国街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仅靠一部大片给游客带来的新鲜感并不能永久持续下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