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东南网网络行公益活动> 走进泉州 > 正文

集中供热促进减排环保先行 访石狮鸿山热电厂

2014-06-08 12:44:48?谢玉妹?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叶青卿 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省鸿山热电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公司环保情况

??? 东南网6月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说起石狮,不得不提其支柱产业——服装。拥有一条完整产业链的服装名城在染整行业面前,同样面临着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问题。6月8日,首届全国网络媒体视频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态行公益活动一行走进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探访其集中供热,环保减排的循环经济。

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由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负责筹建和营运。厂区位于石狮市鸿山镇,三面临海,是石狮沿海三镇热负荷的中心,距最远的工业区仅有3公里,热力用户均在电厂的最佳供热半径(5公里)范围之内,管线不长,管网分布科学合理。

热电厂一期工程建有2台国内目前最先进、单机容量最大的600MW超临界抽凝供热发电机组,总投资58亿元,2011年1月份全面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两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凝气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度,总投资76亿元。配套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推进集中供热 促进区域减排

服装染整行业除了水污染外,还伴随着固体废渣和废气污染的问题。据了解,漂染布料的染缸温度需达到130度,此前,印染企业都是通过“燃煤蒸汽锅炉”加热,不但产生固体废渣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热电厂投产后大力推进集中供热项目,通过集中供热淘汰掉工业集控区内及周边企业123台燃煤蒸汽锅炉。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300吨、烟尘3500吨、氮氧化物8100吨。

印染企业除了在漂染前处理需要蒸汽,在后整理中定型机还需通过“燃煤导热油炉”加热,利用热空气烘干、定型、及功能性整理。对此,在保障低压供热的基础上,热电厂开展中温中压蒸汽集中供热项目,预计2014年6月向工业集控区提供中压蒸汽,对外提供中温中压蒸汽能力可达240t/h,替代供热区域内50台导热油炉,每年可减排SO2:8887.26吨、NOX:2214.06吨。

通过热电厂集中供热,石狮拆除了沿海三镇工业区企业的上百台小锅炉,据初步统计可节省出土地270多亩。这部分土地可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或建设员工文化娱乐场所,辟为公共绿地等,都能够很好地改善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环境,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根据规划,石狮市沿海三镇工业区内生产用汽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汽),供热普及率达到100%。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集中供热提供中低压两种蒸汽替代染整企业导热油炉和蒸汽炉,最终实现拆烟囱,建设全国首个无燃煤锅炉染整工业园。

福能鸿山热电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企业环保情况

致力科技创新 创建环保企业

环保优先是鸿山热电厂建设的新理念。仅一期工程,环保设施投资就达6.5亿元,环保设施与技术都按照国际最先进水平设计,这样的投资比例和规格在国内同类电厂中少有。走进热电厂,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LED显示屏,据悉,这是热电厂实时环保数据公开,方便群众监督。

热电厂致力于科技创新、节能减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投入资金达6.8亿元,配套建设专用煤码头、高效静电除尘装置、脱硫脱硝装置、低氮燃烧器、全封闭圆形储煤场和输煤栈桥、210米高的烟囱、废水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噪声削减等多项环保设施,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灰渣100%综合利用,废气达标排放,对改善环境,促进清洁家园、绿色家园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热电厂正在对输煤系统喷淋进行优化改造,将原有喷淋装置替换成微米级雾化喷头,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喷淋装置的抑尘能力,又能减少喷淋装置的用水量,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

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首先经过SCR脱销设施脱除氮氧化物,然后通过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脱除烟尘,最后进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脱除二氧化硫,最后通过210米烟囱达标排放。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时温度一般比较高,大概在130-150℃,而脱硫使用的石灰石浆液含有大量的水份,在脱硫反应时,浆液内的水会被蒸发,随烟气到达烟囱排放,在排放时,烟气温度一般在50℃左右,水蒸气就会被凝结成大量的小水珠,看上去就是浓浓的白雾,但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目前,热电厂正在研究“除雾”的好办法,让附近的居民消除对“污染”的疑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