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泰宁,文香古韵的“梦吧”
2014-06-16 23:04:01?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泰宁有小桥流水的灵秀,而没有深宅大院的沉重”。这是对泰宁古建筑群最好的诠释。 泰宁的建筑不是普通意义的古民居。当你随意走进一条老巷,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也许和古城人民就会有一次亲密的接触。抬头到处是精美的宗族祠庙,家家户户的大堂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和先祖灵位,让人回味客家人尊亲重祖和对中原祖地深深的“寻根情结”。灿烂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比比皆是的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精华。 看着一幢幢林立的新派徽派建筑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城市虽小,晚上在景观灯和轮廓灯的照耀下,小城彰显热烈的现代气息。望着这青山绿水环绕着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不由地让人产生出这样的感叹:只有智慧的人类,才能把这山这水这房,如此有机地镶嵌在一起。清雅里散发着儺舞的粗犷,现代的恢宏又透着古朴的厚重。 徜徉其间,你可在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深宅大院里品味“江南第一民居”的美轮美奂,这里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古建筑群,这也是这个古城的精华。 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江南第一民居”尚书第古建筑群,年代跨度已逾500年,占地共12000多平方米,是明兵部尚书李春烨在家乡建造的府第,大到门楼砖墙、石梁枋,小到窗框、斗拱、菱砖,到处镌刻了人物、飞禽、花鸟卷草等高浮雕图案,刀法或圆活或豪放或简约栩栩如生,无任何多余刀笔。与尚书第一墙之隔的是“绣衣坊”世德堂,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古色古香,体现了明初建筑的古朴大方。它一字排列,幢幢相接,廊门相通,建筑精美绝伦、构件完整、规模宏大,可称得上标出了泰宁古民居建筑的高度。 尚书第的建筑洋溢着古代追求功名的文化气息,如走进第二栋的中堂,回头端详,便能发现尚书府第建筑群的屋脊就象一品官的官帽,显然是寄寓着主人希望家族世世代代都能出一品官的愿望。又如尚书第的天井和暗沟也很特别,由长条石块拼成、呈棋盘形的天井,不管雨下得多大,只要雨一停,十来分钟就干了;暗沟则是S形的,就象一条长龙围着一口蓄水池,必须等水满了以后才慢慢往外流。再如尚书第的条格窗户也设计得很人文,很像现在的分体式空调,冬天糊上宣纸,非常暖和;夏天宣纸一撕,凉风就会往里吹。它还起到百叶窗的作用,从房间往外看,一清二楚,而站在外边朝里看则不容易看清。还有尚书第的镇府之宝,一扇十二折的屏风,是李春烨给女儿的嫁妆。由花梨木雕刻而成,两边刻有八仙,中间刻着八仙下凡的民间故事,工艺非常精美。 “此处书声通帝座,当年柳枝染春衫。”在古民居中,飘过的是明清时代的书香。泰宁历史上曾出现过“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神话。世间的智慧,深深地渗进了这一方土地。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的李春烨,创造出了长袖善舞、进退从容的人生传奇。 现在全国各地打出“古民居”旅游牌子的不少,但多建于清朝至民国,真正建于明代的不多。泰宁明代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住宅“尚书第”,则连周围的民居、古巷及古井一同完整保存下来,这在全国实在不多。 在参观尚书第之余,还可品一品梅林戏的韵味。看戏的地方与尚书第只隔着一条几米宽的甬道,演出的是泰宁的梅林戏剧团,他们曾被国家文化部誉为“天下第一团”。梅林戏源于徽剧,近似赣剧,早期是用泰宁本地话演唱,所以也称作土戏。艺人通过吸收本地的语言、民间小调和道教音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表演比较粗犷朴实、活泼诙谐,颇有浓厚的山歌韵味,所以很多泰宁当地人都会唱上几嗓子,至今流行于闽、赣、浙边陲,泰宁的梅林戏剧团不时也会被邀请到省外,一去就是二三个月。 在桥灯轻灵中行走,听梅林古戏之神韵,犹如在欣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并从心中真切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同时又充溢着“小桥、流水、人家”那份南方所独有的平静与温馨。 泰宁的古建筑群,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纯粹的历史旧影。那陈年的从瓦砾缝中弥漫出来的古意气息,氤氲着闽西温暖的文化梦境,也拔节了我对她最诗意最浪漫的向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