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崖壁上的舞者

2014-06-16 23:12:58?钟红英?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有限的词汇无法一一去描述每一个舞者的具体姿容,也无法一一去揣测每一个舞者神情举止间那是怎样的心理状态。我只能说,在崖壁上刻上图像和符号的人,他应该是我的先祖中一个有思想的文化代言者,不但人物排列有序,就是每一处每一块的石刻,前后相连都有故事发展的某种逻辑,也因此,尽管当代诸多有造诣的学人,从考古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各种角度,对仙字潭崖刻作出各自的考证与阐释,虽至今仍互有差异未能形成令人信服的共识,却大多数认为,该组崖刻是具有叙述历史事件或内涵的图画文字。[2]

然而,具体是何历史事件,它刻录的年代又是何时,所涉主角是否确定就是畲族?仙字潭“仙书”之谜,由于早期文献十分有限,加上南闽地区复杂的民族(部落)发展格局,至今干戈不息,谜雾重重。

韩愈是有记载最早试图破译仙字潭之谜的学问家。及后,明代何乔远的《闽书》卷二十九《方域》、清乾隆《福建通志》和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十八·记遗》,也有类似记载,李协甚至提出,“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的24字“地界说”,但千年来,古人的研究均未获得历史性的突破。

真正在仙字潭之谜上开筚路蓝缕之功的,是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1915年8月,他不避风险,披荆斩棘,深入实地调查,并在1935年将其调查情况和研究论文《汰溪古文》发表在《岭南大学学报》上,就岩画的位置、形态、结构第一次作了科学描述,可惜黄教授只是在潭边遥观,仅发现10个图像,记述也过于精略。其后,沉寂40多年后,1957年8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林钊、曾凡再次前往调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仙字潭崖刻的实测资料,包括岩画大小尺寸,形态结构,并附照片、拓片,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确切可靠的资料,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之后,随着对华安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发现,诸多学人纷纷前往实地探究,并于1988年在华安举办了“漳州地区摩崖石刻学术讨论会”,掀起了对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热潮,并展开了一场“字乎?画乎?”的学术大争论。结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持“文字说”的专家认为,崖刻是文字的雏形,基本具备文字的特征。也有学者认为,从图像造型看,仙字潭石刻是书画同源的一个标本,是由图向文字过渡演变中的一种象形艺术杰作,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它的意义并不亚于甲骨文、金文的价值。

综观几十年来学人对仙字潭的研究,除“字”“画”的大争议外,对石刻时代、族属和内容也有诸多分歧。综合起来,在年代上,有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时期说;在族属上,有古代土著民族、古代“七闽”部落、古代越族,及畲族先民说;在内容上,有韩愈“诏还黑视之鲤鱼天公畀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 19字的“天公责蛟螭”说;有李协“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24字的“地界说”;有套译甲骨金译为“昱(明日)馘夷俘越国吴玉昱吴战越战番”和 “ 部落)二师(征)伐(敌)酋(首)俘伏(敌)酋(首)”的氏族部落战争的“纪功说”,有氏族部落媚神娱神的“舞蹈说”,还有“图腾(或族徽)说”、“宴饮说”、 “祭祀说”和“生殖崇拜说”等等。各种学说风云纷杂,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汰内盆地仙字潭崖刻的各种可能向度,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仙字潭崖刻的文化内涵。

但畲族作为一个闽地土著少数民族,他在仙字潭上扮演“仙书”书写者的角色,却如漆黑密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人的眼睛。还是开仙字潭研究先河的黄仲琴教授首先提出了畲族论,他根据史志、族谱对汰溪流域远古居民的记载,以及汰内乡人的口述及物质遗存,认为汰溪摩崖石刻“疑即古代兰雷民族所用,为爨字或苗文的一种”。

以后,畲族论夹杂在各种可能的学说中,多被人提起,又多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而语焉不定。其后,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200多年前清朝晋江人蔡永蒹撰写的《西山杂志》残本,其中《仙字潭》一文,竟详细介绍了他到实地考察及相关佐证情况:

《闽中记》述南安郡西南有汰溪,古畲邦之域也。溪之上有摩崖,镌蝌蚪之虫痕鸟迹,象形古篆文。自晋唐以来,咸不之识焉。晋邑欧阳詹、许谡、陈虫乔、王玫、潘存实、杨在尧、谢谌、曾严、罗山甫,莫能晓焉。王翊为京兆令,将拓本访之韩愈,都不之知也。

武陵太守吴公瑾,访之道士蔡明濬云,《古丹释义》皇使瓠掌闽为七族:泉郡之畲家,三山之譙户,剑州之高山,邵武之武夷,漳岩之龙门,漳郡之蓝太武,汀戆之客家,此即七闽也。七闽各有各之文字也。仙字潭摩崖之石刻古文,是畲家与龙门、蓝太武三种古文,称之曰楔字,乃如飞云浮云焉,成舞女盘旋,武士挥刀,羽毛怪状矣。

《九鼎铭汉隶篆释义》云,汰溪即古傣人之故乡,畲人有吴昱为君,因争甲指之山,炎帝之世也,畲傣战争焉。傣君曰超越被斩也,部众俘为隶矣,余走之滇粤。畲吴昱之世,正当炎帝之世也,洪崖先生亦此时人焉。摩崖石刻,乃商周之时畲人留伯所镌。其次露有汉文,乃汉明帝时楚王大夫沙世坚摹古畲字篆刻,纪畲吴昱战傣君越庆功时,太母夫人称贺。太母者太姥也。摩崖石刻古文如舞女,即蓝太武族翩翩起舞祝贺也。兽形古文,龙门人之文也,余咸畲文耳。余慕之往阅焉。此地原属南安,唐贞元时割界于武荣州漳也,后隶于华封。汰溪清碧,湾流潺潺,松青竹翠而幽静也。古文不剥落,见者疑之矣,然则《闽中记》迄今亦千年矣,未可为不信也。

据《释义》云:炎帝之世,傣君超越无道,畲吴昱战越,斩越首,俘越属,傣余越走滇。龙门、蓝太姥朝贺,洪崖刻石以纪事焉。盖迄于今五千余载矣。古文若九鼎铭也,世之名家难识之矣。

宋《桑莲诗集》有《汰溪诗》曰:“汰溪上古在南方,仙字奇书千古昂;韩愈难明斯怪字,书风书穗不成行。”

《紫云诗集》云:“仙字风云变化文,畲君伐越竞超群;傣溪陈迹万年事,摩石刻崖岂不分。”

《安仁诗钞》云:“傣人古国汰溪滨,吴越春秋炎帝人;镌石古文东汉刻,千年万载纪荆榛。”

《仁和诗集》云:“傣越畲吴史不存,惟看石刻古文言语;当年争国斯溪地,纪事闽中有七番。”

这段话指出,根据《闽中记》记载,汰溪摩崖石刻“蝌蚪之虫痕鸟迹,象形古篆字”,自从晋唐以来,就无人认识。后来,一个叫吴公瑾的拜访道士蔡明濬,从《古丹释义》得知,古代瓠掌闽时分“七闽”,有泉郡之畲家、漳岩之龙门、漳郡之蓝太武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古文,是畲家与龙门、蓝太武这三种古文,称作“楔字”。又根据《九鼎铭汉隶篆释义》,可知汰溪就是古傣人的故乡,畲人有个名叫“吴昱”的首领,因争甲指之山,在炎帝之世发生畲傣战争。傣君名叫“超越”,被斩,部众则被俘为奴隶,其余的逃往滇粤。……摩崖石刻,乃商周时畲人“留伯”所镌。其次露有汉文,乃汉明帝时楚王大夫沙世坚摹古畲字篆刻,纪畲吴昱战傣君越庆功时,太母夫人来庆贺。摩崖石刻古文如舞女,就是蓝太武族翩翩起舞来祝贺。还有,一些兽形古文,那是龙门人的文字。其余的则都是畲族文字了。

也就是说,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古文,是畲家、龙门以及蓝太武这三种古文,蔡永蒹把它称作“楔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