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蔡襄的洛阳桥
2014-06-17 00:39:17?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自小就听着个民间传说:有孕妇搭船过江,才到了江心,忽然风浪大作,一叶孤舟眼看被吞没。满船旅客惶恐不安,都说龟精蛇怪又来作乱。这时天边传来一声:“蔡大人过江,不得无礼!”霎那间风平浪静,渡船得以安全抵岸。船上都是贩夫走卒、农家妇女,谁也搞不懂凭空哪来的“蔡大人”。孕妇却清楚自己夫家姓蔡,肚子里的孩子将来定是非凡人物,她暗暗许愿:孩子成器了要他在江上造一座桥。孩子生下来叫做蔡端,稍一懂事母亲就告诉他过江遇险、绝路逢生的经历,让他发愤读书才好做官实现造桥的夙愿。 蔡端后来果真高中了进士,在朝为官,皇帝对他尤其器重,他却天天惦记着回家乡去造桥。有天奉诏陪游御花园,就把御赐给他喝的蜜水偷醮了些在芭蕉叶上写了两行字,蚂蚁都爬来吃蜂蜜了。皇帝惊奇地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组成的字形,脱口念出:“蔡端蔡端,泉州做官。”君无戏言,皇帝说出的话不能不当真,明知是蔡端捣的鬼,也只做是“天意”。他便回到家乡当地方官,着手造起了大桥。 以上是个励志故事,并告谕人们不要忘本,类似的小时候我们听得多了。但“蔡端造洛阳桥”的故事听起来就是亲切,洛阳桥就在我家乡嘛,且精彩还在后头。 造桥需要不少钱哩,蔡大人哄他老婆涂脂抹粉、披红戴绿,一个中年妇女硬是被包装成“美少女”站在江心的船上,并放出话:谁用钱扔着了嫁给谁!四乡五里的老少光棍全来了。可是,钱纷纷掉在甲板,碰也碰不着她的身子。原来,蔡端在船舷和甲板上装满了磁铁。观世音菩萨路过此地,变了个更漂亮的站在另一艘船上和蔡夫人比拼,这下可热闹了,更多的人扔钱,连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都赶来,把金元宝扔了过去。观世音菩萨非同一般人,她的业绩好得不得了,整船的金元宝送给蔡端去造桥。 资金到位后看着一江滔滔的江水,蔡大人又犯愁了——怎么才能把桥墩砌起来?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这事得跟海龙王商量,请他老人家连着退潮七八天。蔡大人写好了公文才知道被人忽悠了,没办法送到龙宫啊!他喝了两杯闷酒坐在公堂上接着犯愁,差役们怕他愁出病来,便问蔡大人有何吩咐,尽管说啊。 他唉了一声才说:“哪个下得海?”并不指望有谁能为他来分忧。 “小人夏得海!小人夏得海!”差役里可巧有个名叫作夏得海的,连声应道。 “你既是下得海,那把这份公文送去龙宫吧,回来重重有赏!” 轮到名叫夏得海的愣头青犯愁了,他想不出个法子到龙宫去,就趴在海边的礁石上睡着了。潮水淹来都没发觉,公文包被卷走了……后来,潮水又送回了一个公文包。姓夏的差役醒来发现土黄色的公文包变成了天蓝色,打开一看,公文也换成另一份,上书一个大字:“醋”。他便拿回交了差。蔡端搞不懂“醋”字是什么意思?想了大半天,终于想明白:醋字拆开是廿、一、日、酉,廿一日酉时退潮的意思,龙王爷跟他玩猜字游戏。 蔡大人转忧为喜,就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做好奠基的准备。廿一日酉时,潮水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他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一座座桥墩屹立在江中。可是砌到第四十五座时,石头用光了,如不赶在退潮期限内把桥墩全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将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就在紧急关头,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他深为造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便轻挥手中的拂尘,顿时清源山上一块块大石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又都变回大石头层层叠起。有一头“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一瘸一瘸的,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桥墩全造好了,只得卧在一边,成为一块“猪母石”,遗留至今。 故事愈来愈精彩……为非作歹的龟精蛇怪纠集九千九百九十九条蛟龙来搞破坏,兴风作浪想要把桥墩冲跨,站在正义一方的八仙纷纷助战,张果老倒骑着驴子,踩死了一条又一条蛟怪,李铁拐打开葫芦,烈火喷射而出,烧死坏蛋们……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仙迹灵应和好人好事涌现,譬如“三人一目仙指点迷津”、“义波和尚焚足烧饭”等等,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但连续剧也没它好看,仙怪片和宫庭剧都是空洞无凭的,难以吸引我,不像这有一座长桥实实在在架在眼前,沟通了我与故事的场景,好比是时光隧道。那时候,脚踏在白石桥板,手抚桥栏,我常想:一座桥的建成如此轰轰烈烈,居然动用了各路神仙,成为传奇成为神话?!长桥迢迢千余米,走过一遍又走一遍,栏杆拍遍,我还想不明白。在桥头的那座古祠里,我读到石碑上虎扑篮球:造桥真实的记载,全文仅153字,碑文极其简洁: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来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卢锡、王实、许忠、浮图义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才知传说中的“蔡端”就是碑文作者即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如同《说岳全传》里的岳飞和《杨家将》里的杨六郎在历史皆有他的真人。浮图义陂就是焚烧自己脚腿做饭的僧人义波,而蔡襄后来官至端明殿学士,我们那对先贤不敢直呼名讳,要么喊他的号,要么称他的爵位,还须把后面“歇”掉,以示敬意,犹似现时喊什么“王总”、“李局”的,不然故事里亦可说“蔡襄蔡襄,做官返乡”一样押韵合折。史载蔡襄自小从外公惠安名士卢仁读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他做京官时直言敢谏,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国君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并和欧阳修等人参与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出任地方官则因小人进谗言被贬,却也正好实实在在来做些事。他多次为民请愿奏减丁身税;倡议官吏,发动百姓,从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大道,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提倡科学,劝学劝善,在福州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拜,多为蛊毒所害,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兴修水利,修复古五塘,为更好利用水源灌溉农田特制定《龟湖塘规》(后世称为《先宋塘规》),将近一千年了,晋江濒湖农民一直沿用,据《晋江县志》载:“自蔡襄定塘规至明朝的五百年间,粮食产量往往二、三倍于他乡”;发展农副产业,改进福建茶叶的制作工艺,变大龙团为小龙团,为此专门撰写《茶录》,向仁宗推荐使之成为贡茶,欧阳修与苏东坡对此颇有微词,东坡写诗将之与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作对比,可是推出精品提高了价位,“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欧阳修《归田录》),直接受益的是闽北山区无田可耕,在石隙里种茶为生的茶农啊,二公不知商业运作,不知让皇上来当产品代言人的重要性……君谟还有《荔枝谱》《荔枝故事》《茶果》《墨谱》,都实实在在利于老百姓的。 而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莫过修建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波涛汹涌,江流湍急,“水阔五里,深不可测……用四两纱线,系石下坠,沉入江中,尚未能测其深浅”(《泊宅篇》)。人们往返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平安过渡,就把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亦名为“万安桥”。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的建造,对世界桥梁科学是一大贡献。当时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批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桥墩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就此,九百多年前就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真堪称是中国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桥梁里的状元”。在泉州,“站着像东西塔,卧倒像洛阳桥”的俗话,代代相传,而且远播海外,不是随便说的。 洛阳桥的建成,使得洛阳江天堑变通途,不仅方便沿途进京的民众,还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陆上接应布下坦途,南宋之时泉州港遂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举的世界第一大港。 就这样我便知道,蔡大人自己在《万安桥记》说得轻轻巧巧,但当时的辛艰啊,一言难尽,正如传说中所描述造桥一需要钱,二是技术上有难度。碑文所记的卢锡据地方志记载是蔡襄的舅舅,惠安名士卢仁之子,还可查出身份的是和尚义陂,想来他们皆是被蔡大人拉下水的,以个人在当地的影响带头捐款也向别人募捐,说不定还卖了自己家田地或寺院的镇庙宝物,总之修路造桥是一项善事,其福德不可称不可量,钱则是小事了。还好惠安自古是建筑之乡,能工巧匠辈出,大家献谋献策,千方百计的,就这么官民协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硬是把大桥造好了。真是一个奇迹!连他们都不敢相信此事在自己手头成了,俗话说如有神助,难怪四大名桥就它神话传说比人多。 及到有一天,我有心于书学,在书法史料里查找历代名家,才知道宋四家“苏黄米蔡”的“蔡”就是蔡襄,他居然还是大书家!但也有人说“蔡”并非君谟,而是蔡京。这说法我既赞成也不赞成。我们知道书体造型的沿革到了“尚法”的唐朝,尤其是颜柳一出,已臻至极谊了。好比一只花瓶无论从实用还是欣赏的角度看皆是最合理。还想在这上面加以创想,表现自己,势必沦落野狐禅,譬如宋徽宗的瘦金书和后来金冬心的漆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自己都走入死胡同,别人再学更不能发新枝。这在西方的例子则好比是毕加索的变形艺术,怪、丑、乱。但是,如宋初周越仅只以“精能之至”为追求则沦为俗书(蔡、黄、米三家曾以之为师,后皆力求抖落)。好在,宋朝那个时代,儒家的理学正当兴起,知万事万物除了形之外,尚且有个形而上的什么。那就是“意”吧。蔡襄自谓:“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余,而与羲献异矣。襄近年粗知其意,而力不及,乌足道哉。”这段话出自《蔡襄语录》,虽没有纪年,但能想见当是他的晚岁了。在这之前,他上溯晋唐刻意摹古,融铸二王、褚、颜诸家,欧阳修称君谟书“八分、散隶、正楷、行押、大小草,众体皆精。”众所周知六一居士当年亦是有志于复兴书艺的人,他俩人不时切磋,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东坡在嘉祐二年(1057)中的进士,拜于欧阳修门下,那时距君谟辞世也不过十年,但苏子瞻是千古风流人物,诗酒文章秉承醉翁的复古思想,又有自己的独诣,书艺上他和乃师观点一致,在蔡君谟的字上题跋:“仆尝论蔡君谟书为本朝第一,议者多以为不然。或谓君谟书为弱,殊非知书者。若江南李主,外险而中实无有,此真所谓弱者。以李主为劲,则宜以君谟为弱”。如此决绝的拥戴,能不深受影响?也就是说苏东坡的书法思想“我书意造本无法”当源自于蔡襄的“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接下了蔡襄手中的接力棒,完成其“粗知其意,而力不及”所未竟的事业。东坡还有一则论王安石的文字:“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学之则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原来,书之“意造本无法”并非“无法之法”乃是“尽意作之”,达到得意忘形的最高境,方才“点画信手烦推求”而逍遥于法外——如蔡君谟所梦想的“神逸有余,而与羲献异”。东坡又影响了从他而游的黄山谷、米南宫等人,这才开了有宋一代的“尚意”书风。蔡京则是取巧的人,他出来做官君谟已逝三年,便自称是其族弟,书法也仿佛其形,后来政治上有成就了,却改辙米癫的路数,原因是尚意书风已呈流行趋势,把米字变一下那便是他的了。他是政治上取巧,艺术上亦然,没有自己的独创。因此,若要以“尚意”来衡量宋代书法的成就,欧阳修、蔡襄是启蒙发明的一代,苏、黄、米是贯彻拓展的一代,蔡京、蔡卞则是受益得利的一代。蔡君谟“但开风气不为师”者也,衔接了唐、五代与宋之间的断裂,他在书法史上也造了一座桥梁!好比,他在我家乡修建了洛阳桥,都快一千年了,桥面上依然人来人往,沟通了南北,也沟通古往今来。 这才知道,走在通向蔡襄的洛阳桥上,我依稀走进了他的世界,原来啊,造桥的人本身就是一座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