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4湘粮健康生态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张硕辅:粮油健康生态行证明湖南对粮食安全的信心

2014-07-03 18:11:22?冯钧 廖洁 明健飞 周聪颖?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采访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

  (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采访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

红网长沙7月2日讯(记者 廖洁 冯钧 摄影明健飞)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被前所未有地放在首要地位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一号战略,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7月2日下午,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出席了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记者见面会,并接受了全国各大主流网络媒体记者的采访,被新华网记者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省,湖南将如何实现“粮食安全”重数量和保质量并举?

“首先要确保耕地红线,在这个基础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张硕辅表示,对粮食生产而言,耕地是一个“母体”,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扩大耕地复种指数,依靠良种、良法、良田提高粮食单产。对湖南而言,提高单产的一个优势是,目前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向粮食单产一千公斤的四期攻关目标迈进。

粮食质量有保障,“吃得好”才有保障。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障粮食质量,必须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在湖南,正在加强从源头上来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从品种的选育到作物的水肥管理,从农药的控制到耕地酸碱度的调整,严格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贯穿整个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我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粮油质量安全。”张硕辅说。

近年来,湖南把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和粮油品牌建设,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

湖南水稻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全国60%的米线原料由湖南提供;全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全国挂面“第一股”——克明面业均产生在湖南,金健、克明等粮油品牌享誉全国;湖南省粮食局与长沙市人民政府实施战略合作,打造了湖南粮食产业航母——湖南粮食集团,跻身全国粮食行业10强企业;2010年省政府启动实施的“湖南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千亿产业工程”,5年目标3年完成,成为湖南的第九个千亿产业。2013年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达1136亿元,再创新高。

张硕辅回答全国中央和省级网络媒体记者提问

  (张硕辅回答全国中央和省级网络媒体记者提问。)

此外,湖南还打造了一批粮油精品品牌,全省10家粮油企业进入全国粮食行业50强企业,粮油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34个。全省粮食行业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企业1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6家。这些都展示了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南方网记者问,今后,湖南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加强粮油品牌建设?

张硕辅表示,湖南下一步将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推进粮食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用项目和工业的办法抓好粮食、搞活流通,奋力打造湖南粮油“千亿产业”升级版。“做强龙头,支持‘专、精、深、特、新’粮油企业发展,努力培育产业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特色企业,推进粮油千亿产业的提质。”

他表示,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是信誉的凝结、品牌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积极引导粮油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支持和帮助一批粮油企业迅速做大、做优,使之成为在全国叫得响、过得硬的知名品牌,不断地创造“湘字号”的品牌效应,用品牌保证人们对湘字号粮油产品质量的信心。

张硕辅还回答了人民网、四川新闻网和红网等记者的提问。他表示,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活动的举行证明了湖南对粮食安全的信心,也增加了粮食保质保量的责任。“我们有信心把我们的东西拿出来请大家来看,欢迎大家来挑刺,欢迎你们给我们出主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扩大湖南粮食及农产品的美誉度,提振市场信心。湖南能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籼稻,我们的大米可以和国外最好的大米比美,湖南的粮食是安全的。”

中南传媒董事、红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舒斌主持见面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