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 群英谱 > 正文

林植夫:把敌军工作做到对日作战第一线

2015-05-20 16:51:00??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把敌军工作做到对日作战第一线

为了新四军各支队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战斗需要,林植夫又组织大家拟定了日语口号,如“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不搜俘虏腰包”、“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等,先到各团,在连队中教战士呼喊,以便在火线上使用。为了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植夫深入连队,讲解有关日本的情况,以克服抗战初期人们害怕日军的心理,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他还将敌工部的干部陆续派往各支队任敌工科长、股长。

1938年6月,新四军派出第1支队老2团挺进江南。为了将瓦解敌军政治工作做到战斗第一线,军政治部派陈超凡到1支队老2团任敌工股长。他一到团里,就教战士用日语喊话“缴枪不杀”、“过来优待”,还派人在日军出没经过的地方张贴日文反战标语,并教育战士:对待日军俘虏要尊重人格,除了收缴他们携带的武器和军用品外,不搜腰包,不打骂……别看这只是一句话、一张纸,这些政治攻势也是新四军对日军的无形枪弹,一到前线,它就能动摇日军军心。如1938年8月23日老2团在江苏丹阳珥陵镇伏击日军这次战斗。当时日军第一中队40多人突然遭到新四军老2团伏击,日军士兵香河正男在慌乱逃跑之中也想到自杀。但他突然听到日语喊话“新四军不杀俘虏”,迟疑中他被追上来的新四军战士打倒做了俘虏。新四军战士用小推车把他送到团部。当他听到我军干部用一口流利的日语告诉他“新四军对放下武器的日军士兵一律不杀,不愿意留下的还可以发路费放他回去”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到我们的新四军干部上衣口袋插了支钢笔,听说还是日本留学生时,他十分惊讶。新四军敌工干部说话面带微笑,还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像是教官讲的“支那野蛮人”。战俘虽然惊魂未定,但被俘时的第一印象使日军士兵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宽待俘虏 改造战俘

新四军政治部借住在农民家里,日军战俘的住处紧靠着敌工部长林植夫的住房。日军战俘处处感受到新四军这支部队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军纪严明、政治文明。林植夫经常找他们谈话,问起他们的家庭、父母,说明这场战争日本一定会失败、中国必将胜利的道理,并请他们给日本家中写信。香河正男怕信被日军拆阅,林植夫说“绝对保证不出问题”。家信由军敌工部交给香港来的陈先生带到香港后,用航空信寄往日本。家人果然得到了他们健在的信息,他们心灵受到一次震撼。

香河正男还清楚记得,在军部林植夫还请别的精通日语的人对他们谈话教育。这其中有日本明治大学留学生、后任新四军第1师敌工部长的陈超凡,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谢镇军,日本明治大学留学生、后任新中国第三任驻日大使的宋之光,以及留学日本的陈辛仁、鲍汉清。在敌工部不仅有大量的日语书,还有苏联、法国的文学全集如高尔基的《母亲》、日文版的《资本论》等。香河正男说:“我深深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所感动。”

留在军部的一批日军战俘经过教育,转变了战争立场,开始了他们的新生。为配合敌工部宣传,香河正男、田火田

作造分别以日军陆军第三师团辎重兵和陆军军属名义联合署名,写了一份日文传单《告诉我们兄弟们》,以新四军“官兵平等”和“享受到人间的温暖”现身说法,反思这场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同时给日本同胞带来死亡和痛苦的战争,号召日本士兵“反对这场战争!把枪口对准军阀和它们的走狗”。这是新四军敌工部第一张由日本军人写的日文反战传单。

1940年2月,香河正男、后藤勇、滨中政志等5位日本人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正式宣誓参加新四军。从此他们由“国际友人”转为“同志”。

新四军在前方常缴获到敌军军官和士兵的家书、相片和作战计划,林植夫为此夜以继日地进行翻译。有一次缴获到一个日军的家书,里面写着他在南京与人开展杀人比赛,他杀了101人,另一个杀了102人,同时还附了一张摆在地上的一串长长的人头的相片。看到这些反映日军惨无人道罪行的铁证,林植夫当即决定编成小册子向前后方散发。

林植夫对工作尽心尽责,经常废寝忘食地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当时的工作条件相当艰苦,冬天夜间也没有火盆取暖,作为部长的林植夫常常工作到深夜。日久,他的右臂和腰得了风寒症,到了无法举动的地步;眼睛也大为受伤,不得不住院治疗。尽管如此,他仍念念不忘对敌宣传工作,常把同事叫到医院去,在他的大通铺床旁记录他的口述稿。

在这一时期,林植夫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他感到“这是一生中最努力,也是精神上最痛快的时期”,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才有可能实现独立自由的真正的“大同世界”,于是立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在严峻的斗争中,这位党外“布尔什维克”曾受到军部《抗敌报》的表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