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纪念朱熹885周年知识竞答 > 正文

再谈朱子文化

2015-10-14 08:53:20??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位自幼天资聪颖又极为刻苦的学者,他刻苦勤奋,呕心沥血,以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孔子编撰的《五经》和各类典籍,撰写了20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他生前蒙冤,近百年来又与许多思想家一样,屡遭歪曲抹黑。直到这些年,人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重新认识、高度评价他。这位伟大的学者,就是朱熹。

唐代以前,中华文化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短文,尚未有特殊的地位。《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集注》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经典始于朱熹。《四书集注》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华文化新经典诞生和“四书时代”的开启。《四书章句集注》确立了《四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主导地位,成为宋以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四书》的影响也超过《五经》,家喻户晓的就是《四书五经》。

朱熹把《四书》作为一个整体。认为阅读《四书》应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在四书中,朱子最关注《大学》。认为《大学》包含高深的哲理。《大学》首次鲜明地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引导人们去除思想深处的杂质,重新找回本有的善性,使之重新发出光明。“亲民”即新民,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成为新民,明明德是新民的基础,而新民是明明德的目的。有学者考证,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上海“新民晚报”,即取此意。“止于至善”是进一步的要求,希望经过持续努力、与时俱进,使人生达到最好的境界。这就是“大学之道”,既是求学的目的,为人处事的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纲领。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朱子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方法研究旧本《大学》(也称原本《大学》)的学者。他以思想家的锐利眼光,发现流传旧本《大学》行文比较杂,丢失了“释格物致知义”。这是一个重大缺失,因为这一缺失,旧本《大学》原意不完整,逻辑不连贯,。从认识论角度说,这就缺少了认识来源和途径。朱子经过艰苦努力,努力克服这些不足。同时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大学》的理论力量。他在注释时,首先把《礼记》中的旧本《大学》分为“一经和十传”,“经”是总纲,“十传”是一一对应解释“经”的,这样条理就清楚了。朱子还根据原意和深入研究成果,补进134字:“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样的补充,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更加完整。达到“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同时通过补进“即物穷理”等非常精辟的134字,深刻阐释了认识论,使“格物致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也成为近代中国知识界与西方科技对接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翻译西方科学这个概念,就用“格致学”。比如福州五中,至今仍称“格致中学”。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汇集。朱子认为,《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论语》充满智慧和哲理,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论语》栩栩如生,形象地展示二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学习生活中的对话。《论语》的许多语言依然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德不孤,必有邻。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等等。

宋代以前,《孟子》同样不被重视。与《论语》一样,只是一般读物。直到宋代,《孟子》的地位才提高。朱子考证,孟轲与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朱子认为,孟子很有英气,有一股正气、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深刻,在许多方面深化了孔子思想。他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还有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中,文章中经常引用孟子的语录。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些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琅琅上口,给人以深刻启迪,并转化为民族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隋唐时期,因佛教盛行,原始儒家被边缘化,并造成社会危机和理论危机。朱熹认为,原始儒学在哲学思辨性上确有欠缺,不如佛学精致。他精心研究佛学,从中吸取智慧,在此基础上,他挑选并注释了《中庸》。《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他认为《中庸》具备了良好基础,足以与佛学比美。朱熹在《中庸》注释中,阐述一系列哲学范畴的内涵及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理论和独到的见解,发前人所未发,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思辨水平。《中庸》开篇就提出哲学命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认为,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即生此人,天又在人矣,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正因为朱子对孔子以下文化的深度解析和融合,对哲学体系的构建,使得佛学道学对朱子思想一致认同、接受。这使得各类宗教得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朱子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持久影响的原因,不仅在于哲学体系深刻严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更重要的是非常重视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具体化、日常化,落实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朱熹形象地用“月印万川”来阐述理一分殊的道理。天地万物总体是一个“理”,这个“理”又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朱熹还提出以恤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朱子生前声名远播,在学界如众星拱月。辞世之后,尽管有人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见解。但如同钱穆所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只有朱子堪与孔子并提。他矗立中道,无论是尊朱还是攻朱,中国中古以后的学术思想都是围绕朱子学而展开。朱子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从时代需要出发,把儒学作为生动的、现实的人生体现,因而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使之在整个社会推广深化,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朱子家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317字,字字珠玑: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预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此,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学界认为,研究朱熹,需要解决一个偏见。就是一个时期,朱熹被莫名其妙戴了个“禁欲主义”的帽子。说“天理人欲”是朱熹的发明,朱熹之后“禁欲主义”横行。其实,“天理人欲”是中国哲学古老命题。《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尚书》提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程颐、程颢:“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朱熹继承古圣贤思想,阐述“天理人欲”中之“人欲”,不是指人的正当欲望,而是特指过度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人的正当欲望自是“天理”。他明确肯定,人欲中自有天理。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就是说,天理和人欲是相互伴随但性质不同的存在。人们喜欢游玩,喜欢音乐,喜欢财富等等,虽然也是欲望,但那是天理固有的内容,也是人情所无法避免的。遵循规则,使天下人都能享有这些,那就是天理;以满足一己之私欲,把这些据为己有才是人欲。1188年,朱熹向宋孝宗上札,提出要“正心诚意”、“兴天理而灭人欲”。说明“兴天理而灭人欲”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且是最高统治者。这也说明朱熹具有浩然正气,具有大无畏精神。因此,说“天理人欲”,是提倡并推行“禁欲主义”,是“桎梏人性的枷锁”,这是对朱子理学本义的曲解。

学界高度评价朱子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东亚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朱子理学是在孔孟之后,思想文化又一次“集大成”,最大的特点是为儒学确立本体。辛弃疾评价朱子“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二三人”。张岱年认为,“朱熹综合周、张、二程的学说,加以扩充发展,建立了博大宏伟的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范围内哲学理论的最高水平。”蔡尚思在《闽学研究丛书》总序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熹。”钱穆认为,孔子朱子矗立中道。自有朱子,孔子儒学重获新生机。自有朱子,儒学几成独尊。在西方,利玛窦最早把朱熹思想引入欧洲,开启“东学西渐”的新时代。1679年,菜布尼兹就在《中国近事》说:“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实不如中国人。”法国18世纪法学家孟德斯鸠在《法意》书中给法律下定义,提出“万物自然之理主张”、“有理斯有法”,这个观点正是朱子倡导的理学观点。

朱子的思想达到了被称为反映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抱负的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境界。

有人说,朱熹出生地、成长地、终老地都在福建。他的学说被称为“闽学”。但其著作文章为什么署名“新安朱熹”?学者认为,这体现了朱子“慎终追远、不忘本来”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良文化传统。《宋史》记载: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当皇帝老师46天)。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朱子从四岁读诗文,十一岁作诗文。24岁首仕同安。他在武夷山居住近五十年。朱熹有诗“忆住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回忆在五夫镇生活的日子。

朱熹十分尊重学术前辈。他称颂福州学者、被誉为“海滨四先生”的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题写了“海滨邹鲁”。他脍炙人口的作品有《春日》、《观书有感》、《水口行舟》、《武夷棹歌》、《四季诗》、《百丈山记》等。他精通乐律,抚琴、绘画、书法。他晚年定居福建建阳考亭。创立著名的“考亭学派”。七十一岁临终修改《大学》和《楚辞集注》。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朱熹一生极为关注书院建设。他的学术活动,包括讲学、著书、刻书都在书院完成。南宋福建路辖47县,朱熹走访讲学39个县,包括金门,走到哪里,讲学到哪里。其门生来自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姓名可考者达506人。朱熹出生地福建尤溪县文化发达,有许多书院,著名的是南溪书院。被誉为“福建第一街”的邵武和平古镇,留下朱熹题写书院名的和平书院。晋江石井书院留下朱松、朱熹、朱在三代同在此讲课的记录。

朱熹出任知南康军,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之后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1186年,朱熹编纂了我国最早的编年纲目体史书《资治通鉴纲目》。朱子还写了《诗集解》《楚辞集注》等,对《诗经》《楚辞》作详尽的注解。朱熹弟子漳州府人陈淳写下我国第一部哲学词典《北溪字义》。在宋代,哲学有四个主要学派:周敦颐(濂学)程颐程颢(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主要活动场所也是书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一起被称为“延平四贤”,还有被朱熹称“老友”的蔡元定,主要学术活动都是在书院讲学。朱熹把向李侗问学的书信编辑《延平答问》出版。宋代重要哲学著作《近思录》由朱熹和吕祖谦在寒泉精舍共同编纂。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开展“朱张会讲”,在鹅湖书院与陆九渊开展学术辩论,体现了南宋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风气,并留下长沙地名朱张渡。中国书院在南宋大发展,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朱熹是一位清廉正直、不畏权贵的政治家。在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任内。微服下访,调查贪官劣迹,弹劾了唐仲友等一批贪官。

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邀请张治中将军一起到上海考察,途中谈到朱熹著《楚辞集注》时说“这是一部好书”。1972年,毛泽东主席把《楚辞集注》做为国礼赠送给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汤一介指出,当一个民族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在朱熹研究方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钱穆用七年时间完成巨著《朱子新学案》,在学术上再现了朱熹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形象。高令印1987年出版《朱熹事迹考》。陈来1988年出版了《朱熹哲学研究》。朱杰人等主编的《朱子全书》2002年出版。张立文教授的《朱熹大辞典》等。1982著名美国学者陈荣捷主持,在夏威夷第一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1987年,在虎扑篮球:举行朱熹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1988年第一个以“朱熹”命名的学术研究组织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1995年“海峡两岸”朱熹思想研讨会在武夷山举办。《朱子文化》杂志受到海内外读者喜爱。近年中国朱子学会还创办了《朱子学年鉴》杂志。朱子研究著作、朱子影视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福建台湾一水之隔,自古就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清道光年间,邓传安在台湾彰化鹿港创建了文开书院祭祀朱熹,并强调:“书院必祀朱子,八闽之所同也”。2008年开始,世界朱氏联合会等组织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在教授带领下,沿着朱子出生、成长、读书、著述、教学和终老的线路参访、考察、游学。参与者认为这一条“朱子之路”,是学习研究朱子思想和崇高人格的正路,也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好路。

国务院于2009年颁布的《虎扑篮球: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保护发展朱子文化。

虎扑nba: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活动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充分肯定朱熹理学思想。他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引用朱熹在任漳州知州时,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的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他还希望通过举办文化展等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马照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