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 走进贵阳 > 正文

云端上的“书香孔学堂” 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建成开馆

2016-05-10 10:18:15?赵曌?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赵曌)5月9日,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暨“馆藏数字化开发及其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孔学堂举行,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整合国学资源、阳明学资源的国学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门迎客。10日起,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将向公众开放一楼综合阅览区和二楼电子阅览区,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日10:00至16:00。

  开馆仪式上,嘉宾为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揭牌(本网记者张玥 林童 摄)

当天,在黔参加2016“多彩贵州有多彩”系列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媒贵州行的记者也现场见证了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的开馆亮相。

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坐落于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内,建筑面积2581平方米,是一座集数字化、检索、展示、阅览、管理为一体,兼具人文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的专业图书馆。

坐落于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内的孔学堂数字图书馆(本网记者 张玥 林童 摄)

馆藏都有啥?

5万种电子图书 20G国学讲堂

孔学堂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以数字资源为主、纸质资源为辅。纸质图书主要包括研究性文献、阅读性文献及珍藏性文献三大类别。其中,研究性文献主要包括古典文献(按经、史、子、集分类入藏)和研究专著(包括港台文献与外文文献),主要服务相关领域的专家;阅读性文献主要包括民国际以前大量幼学训蒙类教材和书籍,儒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辅助读物,以及针对青少年的“六艺”类图书;珍藏性文献则主要是地方文献(包括一些珍本、善本)及其相关外文文献。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孔学堂数字图书馆依托大数据技术,与国家骨干信息网络、教育专用网络等世界一流图书馆互联,汇聚多渠道、多类别的国学资源,同时自建国学专题数据库,并网络大量相关免费资源链接的集成。

目前,图书馆所存储的国学数字资源已达11个TB,现有5万种电子图书、300多种电子报刊、30000集音频资源、20G国学讲堂、500000分钟视频资源,内容涵盖诸子百家、宗教哲学、古典文学、历史、传统礼仪、传统艺术等。

以云平台为支撑,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将内容丰富的国学资源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形成整合各类国学数字资源的专题资源库,打造成为集海量检索、实时在线咨询、只是挖掘与分析、受众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学智慧云系统。

  全国网媒记者走进贵阳孔学堂(本网记者 张玥 林童摄)

云端的“书”怎么“借”?

专属个人数字图书馆 24小时无障碍无边界立体式阅读

孔学堂数字图书馆为开放式功能布局。其中,一层为综合阅览区,二层、四层为电子阅览区;三层是自主研修区;五层为特藏文献区。馆内藏书实行开架借阅,每一层楼都设有数字化读者体验区,读者可通过“电子签名”、“互动触摸”、“电子翻书”、“电子查询”、“云屏数字借阅机”、“kindle阅读”等数字化多媒体功能,了解馆藏资源。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提供多途径的检索方式,实现题名、主题、著者、类型、年代等多维度查询检索,且具备分面浏览功能。

基于互联网+数字阅读的云端平台,孔学堂数字图书馆突破了实体图书馆的诸多限制,为读者打造了专属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每位读者都可通过自己的“虚拟书房”,从“书香孔学堂”平台提供的海量资源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图书或其他资源,放入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形成自己在云端独有的个性化图书馆。

也就是说,通过“云+端”的模式,读者可以“24小时无障碍无边界立体式阅读”,真正实现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访问数字图书馆内任何内容(Any content)的“5A”目标。

不仅如此,国学爱好者之间还可以实时互动,将阅读、写作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展示和交流,以书会友,随时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快乐,打造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阅读社区,使国学阅读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

相关阅读

位于贵阳花溪河畔的孔学堂,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化、研修两大功能,努力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的大型文化综合体。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孔学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逐步建设成为贵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重要支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