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改革创新的执政新形象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只有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完善社会制度体系、释放社会机制活力、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具体矛盾、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2012年12月初,虎扑nba: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曾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后,虎扑nba: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对改革和谋划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虎扑nba:总书记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虎扑篮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虎扑nba: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作进一步部署,他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题,要涉险滩、啃硬骨头,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可行的模式可以照搬,创新是破除旧的体制机制、破解改革难题、实现改革目标的途径,唯有创新才能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注入改革创新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彰显了法治公正的执政新形象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是走法治道路。现代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有助于建构中国共产党法治公正的执政形象,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更加接近和符合国际惯例。 全面从严治党:彰显了清正廉洁的执政新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治国理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和“领路人”。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才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近年来,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影响了民众对党的信任,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巨大伤害。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在内容上,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及制度建设等多领域;对象上,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严;时间上,坚持长期化、常态化、制度化治理,贯穿党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苍蝇”“老虎”一起打,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腐败问题,既能改变民众对党的某些消极看法,又能建构清廉的执政形象。同时,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之一,是高度重视改善政治生态,通过严肃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完善制度规定,改善党的建设的内部环境,修复政治生态,塑造优良党风政风,这也有助于构建党清正廉洁的良好执政新形象。(作者:丁晋清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