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源头绿意浓 打造美丽中国的“赣州样板” 客家新闻网 张惠婷 记者郭传城 82年前的于都河畔,静谧中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今天的于都河畔,火热地进行着一场大“变革”。 8月22日,走进于都河畔偌大的金溪现代农业观光园,“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编辑记者仿佛来到了微信朋友圈的九宫格。原来经常被淹的不毛之地已经改造成了一格格的农场,种上了蔬菜、西瓜、葡萄等不同品种,但都翠绿喜人。 王国强在葡萄园里接受网媒记者的采访。 返乡创业的王国强经营着其中“一格”,发展起了绿色葡萄种植业“我们不打药,眼前是为健康,长远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农乐园网络视频直播最大卖点。” 一座座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条条风景独好的旅游公路,一个个效益显著的生态环保项目……赣州是江西母亲河赣江和香港同胞主要饮用水源东江的源头,因此倍加珍惜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基因,坚定不移走“绿、富、美”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争当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排头兵,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赣州样板”。 景色秀美、江水碧绿的上犹陡水湖。 构建南方生态屏障 石城县境内武夷山南面的石寮岽是赣江的源头,总面积16500公顷的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坐落在石寮岽周边。在这个保护区,当地的林场伐木工放下斧头、扛起锄头,专心种树护树。 转变身份的不止这些伐木工人。在安远、寻乌、定南三个东江源头县,农民纷纷响应政府倡导,进行退果还林,改为发展无污染的种植业。“我把1000多株脐橙树砍了,种上大叶樟和含笑,虽然短期经济效益差点,但为了绿水青山,还是值得的。”安远县欣山镇山川潭果业基地果农杜世勇说。 “生态王国”“绿色宝库”之于赣州,不仅是美誉,更是责任。在财力有限、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赣州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着力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安远农民梅林山先前靠伐木种菇为生,现在他放下柴刀转投生态农业。图为工人在梅林山的葡萄园里给葡萄剪枝。 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生态综合执法大队……一系列的护源行动,使赣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76.4%。 为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赣州探索河道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由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河长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 “原来马蹄河的垃圾没有明确由谁来管。落实‘河长制’之后,确保了治水常态化、长效性。”寻乌县长宁镇村民罗发添说。长宁镇积极向县里争取“河长制”专项经费,并以社会化运作模式成立马蹄河河道清洁队,马蹄河垃圾遍布、河水浑浊现象得到有效改善,重回昔日美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