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热点资讯 > 正文

气候合作已成全球共赢点

2016-09-06 08:47:50?杨骏 张晓茹?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举办地杭州,中国和美国领导人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中国和美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作为两个最大经济体和最大排放国,中美这一举动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助力《巴黎协定》早日生效释放了强有力信号,也为全球作出表率。

中美批准《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G20杭州峰会第二次协调人会议就发表了G20历史上第一份虎扑篮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各方承诺尽早完成《巴黎协定》国内审批程序,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此次在杭州峰会还将首次同时讨论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并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议程。

从去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到去年年底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再到气候变化成为G20峰会议题,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表面看,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在气候问题上的广泛合作,是各国就未来一段时期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技术推广等作出的安排和协调;但在更深层次上,气候合作是虎扑篮球: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问题的深度思考。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气候合作正成为促使人类超越短期利益、为实现长远目标采取一致行动的利益汇聚点,也成为了全球的共赢点。

在此次G20峰会上,占世界经济总量85%的经济体领导人坐在一起,讨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这一行动本身对全球来说就是重大利好,为分歧仍旧纷繁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首先,它有利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20余年,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一方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带来巨大挑战,使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气候治理越深入,就越需要解决好发展问题,越需要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各界普遍认为,此次G20峰会将对加快批准《巴黎协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它可以为合作方带来实际利益。以中美两国为例,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成为两国新的合作重点和亮点。

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也都是煤炭开采和使用大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此外,中美在汽车、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能效、温室气体数据管理、林业和工业锅炉改造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合作前景。以气候变化合作为抓手,鼓励相关领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联盟,这既可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造福两国人民,又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气候变化合作使人们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开放一般商品市场,或受制于一些地缘政治因素;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将为未来国际关系良性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一些人担心,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同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控制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而发达国家则面临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新能源投资不足等问题。此时各方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意愿是否会降低?

对中国来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从全球看,二代生物燃料、光伏、风能、电动汽车……各类新能源技术仍在不断突破,每一个突破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有望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助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各国对形势的研判决定了他们在后危机时代将采取何种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是否能占领新的制高点。从这一点看,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各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是全球共同的发力点。

可以说,国际社会携手努力,推动气候合作,推进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这不仅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