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减负”要立“诚信公约”
2016-09-18 11:01: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在渝中区一小学,学生站起来调换座位,家长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群里,被认为老师在“体罚”学生;老师将没完成作业的孩子站起来拍照曝光,希望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没想到这张照片又捅了马蜂窝,老师又被投诉体罚学生。于是,老师对家委会微信群下了“封杀令”。(9月16日《重庆晨报》)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的交流平台。老师们通过它通报孩子们在校情况、发布通知;家长们借此掌握第一手的教育信息,与老师交流沟通。这本来是极好的事,可是玩着玩着,一些家长微信群就被玩坏了。以至于现在家长微信群乱象已经成了个普遍问题。老师家长及学生都对家长微信群爱恨交加,呼吁“松绑”。 这里面有老师的原因,有家长的原因。细观家长微信群乱象,主要在“贪多嚼不烂”。 从老师方面来说,信息发布多,主观感受多。有家长反映:从早晨孩子入校开始,家长群里就是“已进入自习的孩子们”的照片,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课堂表现”“课间操情况”“体育课”“课外玩耍”等各类照片……班主任老师从孩子入学到放学,一直在“家长群”不断刷屏。而且,每发一张照片,都有家长留言:“老师真辛苦!”“老师费心了!”……毕竟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做,没办法她把“家长群”设置了静音,可又不敢不看,怕错过老师发布的重要通知。 与此同时,老师发布信息往往因为“都是为学生好”的主观感受而引发矛盾。今年5月13日新疆新闻门户网——亚心网的报道,乌鲁木齐一小学老师未核实事实真相就在微信群发布学生打人信息,并呼吁“家长严加管教!”结果,这条信息引发家长 “激战”,而当事学生看到侮辱信息后不愿到学校上课学习。 从家长方面来说,心中担忧多,偏听偏信多。因为担心给老师的“印象分”偏低,一些家长的抱着“礼多人不怪”的心理,一个劲的点赞、表示感谢。而又因为信息不对称,遇到问题,家长们观点不同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或是孩子在学校貌似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家长在群里咄咄逼人,逼家长道歉。 从双方面来说,有的老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拿学生和家长“开涮”;有的家长事事依赖老师问个不断,老师一耽误回复,家长就怨气冲天。还有老师、家长在群里拉票、投票、卖东西、转发各类链接,求转发等等。 家长微信群乱象,既牵扯老师教学精力,又牵扯家长生活和工作精力。家长微信群急需共签一个彼此信任的“公约”。 老师面对的家长群体,素质参差不齐,作为老师,姿态应该比家长高一些,对家长多一些尊重和包容。同时,不能将教学任务分担到家长身上;而家长也不能对老师要求过多、过高。无论网络多快捷方便,面对面的沟通都是无法被代替的,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不能以获得学校的信息、通知为目的,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多知道些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知道些家长的观点,才更能利于亲子关系的长久建立。 就双方而言,需要彼此坐下来开个会定个规矩,什么样的信息需要发布,哪些信息收到不需要回复,除紧急情况外,信息发布定在什么时间等等,立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这才能真正使家长微信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