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 正文
【全国网媒聚焦大理建州60年】云南大理郑家庄:网媒记者眼中的世外桃源

2016-11-04 08:28:38??来源:云南网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走出木瓜园,远远的就听见了欢快的少数民族音乐,循着歌声网媒记者们来到了村中的广场,几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妇女,正围成一圈合乐而舞。来自新疆的刘芳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与其说这是民族团结示范村,还不如说这是世外桃源的家园村。

这里,绿树环绕,蓝天碧水,湖中荡舟,白鹭嬉戏;这里,7个民族集聚,语言、信仰、习俗不尽相同,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里,人人秉持“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信念,村民义务巡防长达24年之久;这里,2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就连邻里纠纷也已“绝缘”……许许多多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精彩篇章。

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郑家庄。11月3日,聚焦大理建州6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大理行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走进郑家庄,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汩汩流淌的清流、青翠的树木和整齐排列的具有多民族特色的独家别院。村民悠闲地行走于村中,怡然自得的神态透露着村民生活的富足与幸福。2006年,郑家庄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

路边一个用篱笆墙围起的木瓜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虽然已是深秋,树枝上早已没有了瓜果,但走进小院,仍旧能闻到清清的木瓜香,8月时的熟果已被切片晾晒在院子里,被晒干的木瓜片仍可以用来入菜调味。

“我三岁时跟随父母从丽江老家来到这儿的,过去进出村的路都是泥巴土,每到七八月份雨季的时候,一出门回来就是满脚泥。村里的屋子也都是茅草房”今年四十岁的郑荣辉一家是村里唯一的纳西族,也是这个小院的主人。郑荣辉家里有6亩田,从前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田里的庄稼,年收入也就2万块左右。郑荣辉家里有一株老木瓜树,大理人煮鸡做鱼都喜欢拿木瓜调味,郑荣辉的父母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想到了种植木瓜这种经济作物,就在家门外的3亩地上嫁接起了木瓜树,到现在已有50多株了。随着村里这些年的不断发展,道路拓宽修平,村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郑荣辉一家还在木瓜园外开了一个小商品点,每年八月木瓜成熟时,村里人也都来家里买木瓜,还有一些城里的饭店也会找来买,一整年下来一家人收入有10万元左右。

随着郑家庄成为民族团结文明示范村,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多了起来,郑荣辉也计划着把小院再修整打理一下,打造成纳西特色饮食,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民族民俗农家乐,“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了,随着整个郑家庄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好,今后的生活挺有盼头。”郑荣辉说。

走出木瓜园,远远的就听见了欢快的少数民族音乐,循着歌声网媒记者们来到了村中的广场,几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妇女,正围成一圈合乐而舞。

舞蹈结束后,舞蹈队成员们用不同语言跟记者们打招呼,“抢答,这是什么民族的语言?”“纳西族,纳西族!”看服饰、听语言猜民族的游戏开始了,虽然语言听不太懂,但记者朋友们依然很活跃,几轮抢答下来,多彩贵州网,中国网和华龙网的几个记者都拿到了小礼品。

来自新疆的刘芳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与其说这是民族团结示范村,还不如说这是世外桃源的家园村。东方网的记者成昭远感叹:“来到这里感觉很新奇,因为在上海是没那么多少数民族的,尤其像纳西、傈僳这些民族感觉只在书本里见到过。七个民族能在一个村子里一起生活,共同劳作是件很和谐幸福的事情。他们身穿着的少数民族服饰看着真漂亮,让我也很想体验一下,也想带一些民族元素的东西回去给我上海的家人朋友们看看。”

云南网记者 自然 王娇 孙永佳 文 桂阳玚 摄影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