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 正文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电力行业将会受何影响?

2017-02-28 11:26:10?贾科华?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陈朝兰   我来说两句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不可逆的全球化大势,我国也已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在多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在2017年启动。作为碳排放大户,电力行业将会受何影响?这个能源核心行业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要做示范和标杆?

“要实现各项减排目标和低碳转型,并不容易。按照静态估计,我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为了让减排行动更科学、可靠、可持续和更经济,必须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上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保证国家目标实现,同时又最大限度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制度。这不仅在我国七个试点地区得到了证明,在欧洲、北美也已得到有效证明。”

记者了解到,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一半,因此是碳市场重要参与者。同时,所有碳交易试点均将电力行业纳入到控排重点企业中。按照全国碳市场对纳入企业排放门槛要求,几乎所有电力企业都将参与到全国碳市场当中。另外,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能源供应行业,不但不会收缩,还将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继续发展。一边要减排,一边要发展,“一降一升”成为电力行业新的考验和挑战。??

“电力行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碳市场。”蒋兆理说,“任何制度都需要一个完善过程,不能因为期间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就不参与碳市场。所有那些采取消极、被动态度的企业,会在五年甚至十年以后发现,将面临巨大的、不可挽回的困难局面。电力行业应充当全国制造业、能源供应行业碳交易领先行业,成为其他行业的示范。换言之,电力企业应该在变革中,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赢得未来先机。”?

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也表示,“从市场情况来看,发电企业交易活跃度较高。当前,一方面发电企业控排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发电企业都建设了碳管理体系并逐步成熟,因此可以相信,未来大型发电企业在未来全国碳市场中也会持续发挥示范和标杆的作用。”

要与电力市场、绿色交易协调

当前我国电改已推行近两年,而碳市场则即将启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建设应做好协调工作,因为两个市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马莉说。

具体来讲,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品种可以独立运作,但同时,两者联系密切:?

一是两者目标相通,即新一轮电改以低碳发展为目标,而碳市场本就是采用市场机制来促进低碳的排放,换言之,两者目标在本质上一致;

二是市场主体相同,即发电企业既需要在碳市场中竞争,也需要参与到电力市场中来;

三是价格相互影响,因为环保成本将直接反映在电力市场报价中,因此,碳市场价格

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价格,进而影响发电量、发电结构和电网布局。?

“但当前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在市场范围、市场空间、价格机制等方面,仍是两条线,需要进一步协调。”马莉说,“例如,在价格机制方面,此次电改提出要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因此,对于放开的部分,碳价会非常顺畅地通过电价直接传递到用户侧,但对于保留的发用电计划部分,碳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行联动才能传递到用户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碳市场也应与其他绿色交易的协同。“其中,在政策层面,当前不同交易由政府不同部委管理,例如,碳排放由发改委管理,排污权由环保部管理,发电权交易则由当地政府管理,所以,此类绿色交易间的不同交易规则、政策也需要更好协同。”马莉说。

另外,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即将在2017年启动之际,碳排放配额如何发放备受关注。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介绍,“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国外碳市场建设相关经验,从全国层面讲,从现在到2020年,绝大部分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当地配额的拍卖比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