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建武平7月14日电题:中国林改第一县:让荒山育“金山” 作者 张金川 钟茂富 龙敏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回忆起10多年前拿到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福建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村民李桂林近日受访时感慨不已,“自己拿到2001年第1号林权证,觉得吃了‘定心丸’。”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县。林业,是武平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2001年,武平县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在中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武平开启的“林改”,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而武平成为“中国林改第一县”。 “林改”前,由于产权不明晰,广大林农对山林不想管、不敢管,因而陷入滥砍滥伐难制止、扑救森林火灾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等困境。而“林改”后,分山到户,产权明晰,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陡然高涨。 李桂林告诉中新社记者,林改后他一家分到了200多亩林地,靠种毛竹、竹笋等作物,第二年收入2万多元(人民币,下同);他和堂弟合股在林下养鸡,一年下来的收入也有几千元。如今,他扩大养鸡规模,并在林下种植药材,收入逐年上升。 “林改”让农民捧上“金山”。捷文村党支部书记钟泰福说,“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3510元。” 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林农们脱贫致富的新路径。2013年起,福建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非木质产品采集加工业、森林旅游业,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开发。山林一下成了“香饽饽”,吸引经济能人和企业纷纷“上山”。 2013年成功试种仿野生铁皮石斛后,武平县欣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生态公益林建设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大规模种植铁皮石斛,成为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在该基地负责人冯开宏看来,这样既保护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不砍树也致富”。 梁野山云礤林下仿野生种植灵芝基地,是武平发挥林地、林木综合效益的致富示范基地之一,规划三年内种植灵芝800亩。该基地负责人王继文说,“今年有不少农户到我这买菌包”,基地示范带动了周边林农发展灵芝种植。 据武平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武平实现林业总产值54.7亿元,比2010年的18.4亿元增长近两倍,平均每年增长33%;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560元,同比增长10.2%,比2001年增加8倍;林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6.6%提高到目前的25%。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商品林赎买机制,成立省级林权收储机构,开展各种涉林保险……15年来,福建在一项项“林改”探索从中国东南一隅,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释放了巨大的生态红利。 “林改”,把荒山育成“绿山”,也让发展有了“靠山”。据福建省林业厅披露,2002年以来,福建年均造林超过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清新福建”成为了福建的“烫金名片”。 从“中国林改第一县”出发,“林改”的澎湃大潮席卷中国大地。据国家林业局统计,中国目前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逾27亿亩,占纳入集体林改林地面积的99%;发放林权证逾1亿本,发证面积26亿多亩,占确权面积的97.6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戴永务认为,深化“林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林农得实惠、生态得保护的改革目标,持续推进林业金融创新,不断创新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完) |
相关阅读:
- [ 07-16]武平捷文村:全国林改策源地
- [ 07-14]林改唤法律意识觉醒 让山里人品味民主和法制
- [ 07-14]成都林改 郫都区创新促花木发展
- [ 07-14]西藏林改试点确权率达100%
- [ 07-14]林改,如何让农民更有“获得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