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京东全国百城年货大调查> 新闻资讯 > 正文

首个电商“超级省”诞生 京东生鲜携手福建共创省级合作新模式

2018-10-16 10:25:29??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京东生鲜向大黄鱼养殖基地授牌

事实上,不仅是水产品,福建产出的其他生鲜农产品同样在京东生鲜的助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琯溪蜜柚、六鳌富硒红薯、黄金百香果等。尤其是琯溪蜜柚,曾是京东生鲜首个单日销量突破40万件的单品,更是去年双十一期间的水果销量冠军。

首创“超级省”模式 带动政、企、消费者三方共赢

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质的产地基础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福建进入了京东生鲜“超级省”计划的视野之中。

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表示,“超级省”计划是指京东生鲜将依托京东集团领先行业的供应链运营优势和遍布全国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指导,挑选产地基础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省份进行深度开发和合作,继而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区域内电子商务生态圈的建设。有琯溪蜜柚和宁德大黄鱼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前,福建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京东生鲜“超级省”计划的首站。

在“超级省”计划的加持下,京东生鲜将联合福建当地政府、协会机构和电商企业推出定制化高品质特色产品,并通过平台背书、机构推荐、严格选品并进行深度用户运营,塑造IP级产地核心爆款,打造城市专属名片。同时,京东生鲜还将发挥其在开放平台、市场运作、整合营销和先进技术的等领域的优势,通过打通产、销、运的流程闭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刺激当地就业、促进人才回流,让政府更省心。

其次,针对企业端,京东生鲜将通过品牌赋能、渠道对接、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和整合营销资源配置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线上线下产品营销推广体系,帮助该省拓展生鲜产品发展思路,协助商家打造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品牌和产品,让地方的品牌发展更省力。

最后,京东生鲜将以优质产地严选好物和“价格+产品+服务”的最优组合回馈终端消费者,通过特产馆平台和产地冷链直发等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快速和更具性价比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更省钱。

集合优势资源 打造可复制电商赋能计划

除了能让政府省心、让企业省力、让消费者省钱之外,“超级省”计划的背后还包含着更多更深层次的含义。

优秀的生鲜农产品想要走向全国市场,必定需要可靠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做为支撑。为了帮助全国各地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京东凭借其电商能力并借助政府力量,推出了中国特产馆,旨在推动农产品上行,提升地域特色产品及品牌影响力。

具体到福建,京东目前已经和福建省签约开设24家特产馆,涵盖福建省23个市县辖区,产品包括银耳、茶叶、龙眼、荔枝、柑橘、柚子等等,成为了链接福建特产与全国消费者的有效通道,更是“超级省”计划推动地方农产品上行的重要载体。

有了特产馆作为承接平台,地方生鲜农产品还需要物流能力的支撑,同时,物流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一省农产品所能走出去的广度和速度。物流一直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京东物流已覆盖福建全境,双十一前还将在福州、莆田、宁德、南平等四地新增冷藏冷冻温层配送能力。覆盖全境的物流网既能保证福建当地的生鲜农产品“一个都不会少”,同时也能更迅速地将这些地方农产品铺设至全国各地。更重要的是,京东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变相地帮助政府完善、建立当地的物流体系,对当地的电商发展和农产品“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在与政府合作探索扶贫新模式上,京东也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可以为京东与福建省的合作提供更多选项。以“跑步鸡”为例,2016年初,京东集团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合作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跑步鸡”,从帮助贫困农户采买鸡苗开始,到生长期间的技术支持、再到回收成鸡在京东生鲜平台上销售,京东生鲜用这种方式帮助当地贫困农户稳定脱贫,这种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扶贫新模式将帮助地方实现长远、根本上的脱贫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有分析指出,京东“超级省”计划落地福建,势必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整合资源、打包输出的全方位电商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将一省的优质产品联动起来,既帮助政府分担的一部分压力,也帮助企业进行了品牌建设并告别以往的各自为战的局面,更是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据悉,在跑通模式后,京东生鲜会将“超级省”计划打包成产品并在其他省份快速复制,以带动更多区域的共同发展。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