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8案例征集活动> 案例展示> 民生工程 > 正文

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

2018-10-19 19:38:02??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案例介绍:

三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苏区,2014年初,全市仍有贫困人口10.75万人,贫困村380个,占福建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1.5%。为了从根本上改变10万贫困人口的贫穷面貌,三明市从2013年开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扶贫、改革、试验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脱贫之路。

2014年,1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确定,三明市列入六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随后,三明市立即着手编制《福建省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推动精准扶贫到户、到村、到县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

“348”即“三步”工作法、“四因四缺”分类法和“八种帮扶”模式,“348”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犹如敲响了精准脱贫、全面奔小康的激昂鼓点,为三明市走出切合实际的精准扶贫之路,注入了磅礴动力。该方案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省级财政从2015-2020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三明试验区建设8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截至2014年底,三明市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0170户、82143人。

为着力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问题,2015年8月,三明市召开深化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会议,会议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弄清楚“扶持谁”的问题,摸清“家底”,找准“贫根”,才能开好“方子”。通过“回头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从3.8万户10.75万人,调整为3.7万户10.52万人,其中未脱贫的贫困人口1.95万户5.52万人,确认与低保户重叠对象2.13万人。

在解决由“谁来扶”这个问题上,三明市不断完善挂村包户帮扶制度。在干部驻村帮扶方面,采取“高位嫁接”的办法,每个贫困村确定一个省、市、县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包帮扶,由挂包单位派选一名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每批任期3年。而在脱贫方式方面,三明市则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精准扶贫“三项”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五项工程、三大行动”。

明确了如何脱贫,谁来扶贫的问题后,2016年开始,三明市精准扶贫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期间通过加快推进干部结对帮扶等16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并围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机制、生态扶贫新机制、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试验区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2016年至2017年底,全市共脱贫减贫82583人,其中国定贫困人口51865人全部脱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55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40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5.46%,下降到2017年底的0.03%。

三明市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成效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于2016年12月在三明市召开。2017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评估组对三明市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进行评估,高度评价了三明市在生态扶贫机制、贫困村村财增收机制、统筹解决城乡贫困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突破。

案例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三明市探索总结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精准扶贫到户、到村、到县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三明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