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奉献——张孝超同志先进事迹
2019-08-27 16:41:08??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
2019年,是57岁的张孝超参加工作的第39个春秋,也是他履行共产党员职责的第27个寒暑。作为福建省国资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资产部经理、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会主席,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各方面工作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先进与忠诚。致力于医工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康复工程学知识的康复医学技能人才是他践行工匠精神的写照,他用踏实肯干、执着专一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平凡的伟大。 秉持工匠精神,全力攻坚克难 1980年,他高考落榜到了省假肢厂工作,就是用假肢等辅具,帮助这些不幸的人们,实现肢体康健,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入行后他十分好学努力,原本需要3年的技术学习,他仅用4个月就顺利出师,并开始带徒弟,师傅对他的评价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由于技能精湛、工作业绩突出,被民政部授予“技能大师”称号,并授权成立“张孝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后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带领团队为每一名伤残患者安装上最合适的假肢、矫形器,让每一个受伤的身体和心灵重获拥抱生命的勇气和尊严。三明将乐的郑依姆说,自己20多年前出车祸后装配小腿假肢,这么长时间以来就认可张师傅的为人和手艺。 多年来为残疾人贴近服务,他宽厚的爱心和工作的热忱也传递给了他的团队,信念化作实效,他们在康复领域技术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为了能够给老年人患者及失能人群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他主持研发了“带冲水马桶的电动护理床”和“床上浴盆-洗澡床”,不仅减轻病患家庭、养老机构及医疗系统的护理难度,也填补了我国适用于老年人使用的康复辅具领域这一项空白,先后获得国家虎扑篮球局五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坚守使命职责,杏坛培育菁英 面对我省康复工程领域人才短缺这一严峻形势,他先后受聘执教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四所高等院校,传授“康复工程学、假肢与矫形器学”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如今每学期的学生达到300人。凭着共产党员一颗的初心,他肩负技能人才培养使命,在十多年的兼职教学生涯中,他从学生一开始不买账的“土包子”逐渐成为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人之师范。除了传授康复工程学理论,他还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康复工程技术的技能技艺,给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实践创新,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励志成才的信念。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曾医生动情地说:“我对张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特别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上课的时候,他时常亲身示范肢残患者使用假肢时的体态和动作,甚至卷起袖子、裤管,在自己的手上、腿上示意比划、讲解知识,一点都不拘谨,让我们非常感动。”十多年来,他承担教学任务之余,还参与《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学》《临床疾病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特殊教育的辅具与康复》《康复工程学》等诸多高校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在《中国康复》等多家康复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近十年来,他先后获得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牢记党的宗旨,服务职工群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真履职、恪尽职守、不计得失、积极作为。2018年,国资康复公司面临政府征收部分土地房屋,这一重任落在他的肩上,他一无反顾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他既坚持原则不让国有资产流失,又兼顾相关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利益不受侵害,经过近十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时刻注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吃苦在前,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在与同事相处时,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赤子之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牺牲奉献让职工感受党的温暖,让“共产党员”这个响亮的名字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作为工会主席,他能紧密结合公司工作的重点,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又能积极引导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在公司脱钩划转至省国资公司期间,职工有众多疑虑,他组织工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临时职代会的形式征集、汇总意见与建议向上反映,积极做好沟通疏导工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确保脱钩工作顺利完成。在各项帮扶工作中,他担当起“第一知情人”和“第一求助人”的责任,数十年来,凡职工及其家属遇有病、丧、灾等困难事件,他总是亲自组织人员走访慰问,还会时常自掏腰包,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带给困难职工。同时,他积极、稳妥地做好老干工作,离退休老同志生病住院、家庭困难,他总是及时关心过问;离休老同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他也总是及时协调处理,做好解释工作。得知抗战老兵颜寿安因某种原因没能颁发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立即向单位领导与上级部门反映并得到圆满解决。退休职工郑依伯生命最后时刻,曾要求他上门诉说弥留之言,得知消息后他立即前往探望。他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要求”的“桥梁”,愿为推进了公司和谐、稳定发展鞠躬尽瘁。 30多年,从入行时的迷茫,到长期的坚持,再到如今的热爱,他把病患和职工的疾苦,丝丝缕缕,都装进心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