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2017年初,连江在福州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企业党建联盟,首创“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如今,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35家,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铺”,就业帮扶、产业帮扶齐上阵,既扶贫又扶志。连江还创新精神扶贫模式,培育乡村创业合伙人,摆脱贫困意识,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同时,做实“一户一策”,为困难家庭“量体裁衣”,拟定最优脱贫方案……3年多来,连江县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培育、消费扶贫、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社会帮扶等,对陇西县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帮扶。

[ 金融扶贫 ]
档案详情

福建连江:“绣花式”扶贫 “绣”出幸福生活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2017年3月,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相隔2000多公里的滨海城市连江与“四塞之国”甘肃定西陇西县结对认亲。自此,一场东西携手、海陆齐心的扶贫协作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跨越时间和山川,3年多来,连江秉着“陇西的事就是连江的事,必须全力办好”的理念,“输血”“造血”并举,从人财物的单向输送到两地营商环境嫁接,再到如今的互利共赢,一个个扶贫案例在千尺黄尘上落地生根,助力精准脱贫奔小康。

墙内墙外双双开花。精细精准的“绣花式”扶贫亦在连江本地发挥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初,连江在福州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企业党建联盟,首创“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如今,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35家,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铺”,就业帮扶、产业帮扶齐上阵,既扶贫又扶志。连江还创新精神扶贫模式,培育乡村创业合伙人,摆脱贫困意识,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同时,做实“一户一策”,为困难家庭“量体裁衣”,拟定最优脱贫方案。

连陇共谱“三部曲” 黄土高原换了新模样

从蔚蓝海岸来到黄土高原,连江不少扶贫干部和企业家将陇西行看作“二次创业”:一个个现代化工厂,一片片满眼新绿的山林,以及掌握一技之长、笑对生活的困难群众……3年多来,连江县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培育、消费扶贫、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社会帮扶等,对陇西县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帮扶。

这份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让贫瘠的陇西换了新模样,交出亮眼成绩单:陇西县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2.4%降至2019年的0.96%,1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3.2万户逾13万贫困人口受益。

菜子镇二十铺村贫困户在香菇种植基地里忙碌着。 (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 池远摄)

精准化产业扶贫:授渔更合群众“口味”

陇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2019年初,在连江的支持下,陇西县菜子镇二十铺村建起香菇种植基地,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俊得夫妇加入后,当年就实现脱贫。

菜子镇二十铺村香菇种植基地是利用连江·陇西东西部扶贫资金和世行贷款资金849.9万元建设而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运营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棒、统一指导、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带动了全村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同时,基地以入股分红形式让110户贫困户受益,每户年分红3000元以上。

找准路子拔“穷根”。2017年以来,连江先后在菜子、马河、碧岩、福星、云田、权家湾、通安驿等7个乡镇帮扶建设了108座温室大棚和“阳光房”、30座简易式香菇种植大棚、81座棉被式香菇种植大棚,投入菌棒补贴资金652多万元,受益群众达1.05万人。

不仅如此,连江还积极引导连企在陇西设立加工厂,以高于市场价收购陇西香菇,进行深加工后运回福建销售,从而提高香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年多来,连江投入7602万元,帮扶陇西实施食用菌大棚种植、中药材种植、马铃薯良种扩繁、巨菌草种植、畜禽养殖、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16000户。

立体式劳务协作:由“山”入“海”促增收

“第一次进工厂,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拿这么高工资,我们夫妻俩来对地方了!”在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陇西县巩昌镇园艺村村民杜惠霞满心欢喜。

今年3月,杜惠霞和丈夫以及其他38名陇西籍务工人员,通过“就业直通车”来到百洋,月工资约4000元。这是百洋招聘的第八批定西(陇西)籍员工。“吃住全包不说,公司担心我们吃不惯,每月还有300元生活补助让我们自己开小灶!”。

满心欢喜的还有孟东映。“我和老公是2018年3月19日到连江的,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茶花家居塑料用品(连江)有限公司塑料水杯生产线上工作的陇西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孟东映,早已融入了海边的生活。“我们原来在西部一家食品厂工作,一年人均收入也就两三万元,来连江后收入翻倍。”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连陇劳务协作更精准、见成效,2018年,连江县牵头县人社局机关第一和第二党支部、陇西县劳务办党支部、富拉马斯塑胶公司党支部、茶花家居塑料用品(连江)公司党支部、福建龙和食品实业公司党支部、百洋海味食品公司党支部等成立连陇劳务协作党建联盟。通过构建“基层组织共建、信息资源共享、先进文化共育、服务品牌共建、输转任务共担”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巩固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成效。

连江县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连江县共接收甘肃定西市陇西县42批次输转的贫困劳动力2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0人,人均月收入近5000元。此外,已招录11名定西(陇西)籍高校毕业生到连江事业单位工作。

宽渠道消费扶贫:从土产到商品增收路子再延伸

东西协作不仅推动了人员的流动,实现异地好就业、就好业,更让连江百姓的餐桌多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味道。中药材、马铃薯、小米、菌菜、粉条不一而足,连江鱼丸也用上了陇西的马铃薯淀粉,如此“山珍海味”颇受市场欢迎。

2018年8月,经连江县政府牵线,百洋公司与陇西凯龙淀粉公司“牵手”。百洋公司副董事长高向登表示,以前公司用的马铃薯淀粉多从越南进口,改用陇西马铃薯淀粉后,产品受到市场好评。

“消费扶贫是打通陇西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事实证明,以消费带动产业增收收效良好。”挂职陇西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连江县政协副主席雷发勇表示,通过企业合作、电商销售,让陇西土货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产品变为商品。连江还专门设立陇西特产专柜、建立陇西农特产品馆,陇西农产品走进连江的超市、单位、企业、学校。目前,连江已帮助陇西销售农产品价值逾1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00多户。

民与村相依共生 乡村活力迸发

先看一组数据:2017年底,连江7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同年底,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全部摘帽。2017年以来,连江没有新增和返贫对象。

漂亮“答卷”的背后,是连江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线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以“绣花”精神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准。

创新模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拔“穷根”

“在党建联盟的帮助下,一次就卖了30只土鸡。”今年国庆长假,“助稳定脱贫 促乡村振兴”活动在连江开展,潘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应光与伙伴们精心饲养的家禽成了抢手货。

今年4月,连江县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企业党建联盟(简称“党建联盟”)向13个乡镇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1600羽、鸭苗1000羽。为了让他们安心养、大胆养,县农业农村局选派专业人士开展鸡鸭养殖技术指导,并给鸡鸭苗购买了产业扶贫保险。

金秋收获季到来,这些养大的鸡鸭直接销往党建联盟的“精准扶贫爱心铺”,也可以通过福州党建超市销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确保有投入、有产出、有销路。

笋干、干辣椒、土鸡土鸭蛋……在连江贵安开心农场的爱心铺里,各色农家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党建联盟成员之一、开心农场负责人张连进介绍,爱心铺免费供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蔬菜、家禽等农产品,销售所得归贫困户所有。目前,连江已经设立15个爱心铺,21个乡镇的7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党建联盟签约。

2017年,连江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企业党建联盟,首创“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的共享扶贫模式,已吸引35家企业为全县7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帮扶、精准扶贫爱心铺、产业帮扶等一揽子帮扶措施。

“扶智扶志”:培育乡村合伙人兴村富民

“多亏了‘姐妹乡伴’这个团队,给了我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常年在上海经商的陈爱娥于去年底返乡,在梅洋村党支部书记、“姐妹乡伴”团队带头人陈燕金的带动下,选择梅溪畔的一栋建筑作为民宿,开启事业“第二春”。如今,作为“姐妹乡伴”团队骨干之一,她带着5人专心做民宿,推广梅洋的美景美食。

2017年,梅洋村“姐妹乡伴”团队应运而生,根据梅洋特色,主打梅花酥、梅花糕、梅花蜜、梅花酿等系列梅花伴手礼。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团队注册了公司和品牌,股东主要是梅洋的家庭妇女。经过培训和一次次的实战,成员们个个都是“多面手”——糕点师、酿酒师、村导游、直播带货网红。团队成立1年时,投入的本金就已全部收回,仅梅花酥产品销售额就达30多万元。

施策为要:引活水细流“救急”

“多亏了你们,我现在才能安心带孙女,有空就种种菜,最近计划把顶楼再装修一下。”近日,连江东岱镇洋西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洋再次回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国仙家。看到村干部来,林国仙热情地招呼着,并主动介绍生活情况。

洋西村共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根据每户的贫困特点制定帮扶方案。2016年初,镇村将林国仙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根据林国仙熟悉农活的特点,镇里为她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并与东岱红心火龙果场沟通后,让她入股成为股东,同时让她在农场上班,每月可领2000元的工资。当年底,林国仙就获得农场分红收入1.3万元,加上工资,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更令林国仙欣喜的是,手头有了积蓄后,他们一家告别了蜗居的石头房,住进了三层小楼里。

连江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连江在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医疗、教育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不变,通过项目倾斜、信贷支持、技能培训等措施,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和转移就业,打造“一村一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让小康之花开得绚烂夺目。


(来源:福州日报 《福建连江:“绣花式”扶贫 “绣”出幸福生活》记者 池远)

(东南网记者吴晓燕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