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20地震局 > 地震科普 > 正文

说说“地震预警”那些事儿

2022-03-25 17:55:00?作者:李雷欧?来源: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一谈起地震,大家都会想到地震预报。这里要说的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不同的:预报是在震前发出通告,预警是在震后、抢在强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


地震预警,是受到了海啸预警的启发。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过一次特大地震,还引起了海啸。人们发现:地震波和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就像龟兔赛跑:地震波快得像兔子,而海啸波慢得像乌龟。这样就可以利用地震台网做监测,只要一发现兔子,就立刻用无线电通知远处:“地震了!海啸要来啦。” 后来,环太平洋国家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我国也加入了),可以提供从十几分钟到十几个小时的预防时间,大大减少了伤亡。既然海啸可以预警,地震是否也可以预警呢?当然,地震也可以预警。


地震时会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跑得像兔子一样快;横波慢得像笨狗熊,但力大无比,房子都是它推倒的。一旦地震仪发现了“兔子”,就立刻用无线电通知远处:“地震了,‘狗熊’要来啦!”人们不就有时间躲避了吗?


地震预警在墨西哥的应用效果最好。它的地震都发生在西海岸,离人口聚集的首都墨西哥城有几百千米。于是他们在西海岸布设了很多地震监测站和通信中继站,多次成功发出警报。1985年,墨西哥发生过一次8.1级强震,那时还没有地震预警系统,有1万多人死亡。2017年,同样是8.1级强震,由于地震预警系统提供了超过86秒的应急时间,只有几十人死亡。


汶川地震后,我国首先在四川开展地震预警试验,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正在逐步推广。去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了7级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给成都等地提供了应急响应的时间。


当然,地震预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目前的地震预警技术还不成熟,经常会有错报和漏报。关键的困难有两点:一是地震参数不容易快速确定。要在震后短短三四秒内确定震级的大小和震中的位置,是很困难的;但等到三五十秒搞准了再报,又晚了;二是预警盲区的存在,也就是离震中太近的地方还没等到警报、地震波就已经到达了。由于这个原因,今年6月18日的日本大阪地震,就没来得及发出有效预警。


不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出现,总还能有其他办法!今年5月刚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它能不能也参加预警呀?搞地震预警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还有什么高招,请一定告诉我。             


                       (作者系北京育英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


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沈立凤点评:雷欧同学的这篇文章,是第二届北京市防震减灾“小小讲解员”科普讲解大赛的参赛讲稿。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周一和重大地震纪念日都会进行安全疏散演习,同时我校还是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通过开设“育英大讲堂”课程,使得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演讲,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