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气象新篇章走笔
2024-06-28 18:25:00? ?来源:福建省气象局 责任编辑:冯韵 我来说两句 |
闽山巍巍,闽水泱泱。 在福州地铁调度中心,议数字气象;在诏安县海上牡蛎养殖基地,护蓝色粮仓;在“中国天然氧吧”武平林下种植基地,谈生态立县;在南靖县云水谣古镇,观文旅业新貌;在南靖县南坑咖啡园,看闽台融合…… 惟实励新,孜孜步履。福建气象部门立足新坐标,刻录着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的点点印记,添彩锦绣八闽。恰如虎扑nba: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创作的“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绘就“规划图”—— 是新课题,也是必答题 山山水水寄深情。党的十八大以来,虎扑nba: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 今年是虎扑nba: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十周年,是贯彻落实虎扑nba:总书记虎扑篮球: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五周年,也是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让“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更加清晰?如何让气象现代化建设变为实景图? 蓝图展开,重在破题。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气象新篇章必须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这是一项新课题,也是必答题。要在关键处落子,从全局考量—— 一揽子重要文件酝酿出台: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形成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若干措施;实施“强基增效”行动,落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施方案。 一系列重要会议密集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研讨会凝聚共识、一体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首次设置数字气象主题论坛,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力促两岸气象科技与服务交流共创共情。 一连串重大政策调查研究次第启动:加强基层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健全行业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共享机制,提升审计监督质效,推动基层预报员数字化转型发展。 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刷新的“进度条”正在夯实发展根基。 硬实力为骨—— 创新驱动,成为迈向更高水平的“行动派” 在“准”字上下功夫,在“效”字上求突破——实现全省平均8公里、重点灾害防治区域6公里、重点城市3公里的监测站网布局;在全国率先建成智能网格预报系统,空间分辨率精细至2.5公里,重点区域达1公里;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预报准确率提升20%以上,暴雨预警信号提前量达60分钟…… 精密监测、精准预报从何而来?创新是重要支点。坚持创新驱动,坚信“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向“新”攀登的点点足迹串起福建特色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拔节生长的历程。 在立体特征明显、海陆差异显著的福建,传统预报方法容易造成降水预报误差大等难题。 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州召开。以赛事为契机,福建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吴启树多年研发的产品——“福建?OTS算法”加速落地。 如今,“福建?OTS算法”闻名全国,暴雨、气温等预报准确率近年来持续取得全国第一。吴启树主持的智能网格预报10多项成果已转化落地到兄弟省份气象部门,最新推出的福建极速外推定量降水预报产品(FJEEP),实现了0至2小时短时临近预报的自动化。 协同是针,创新是线,在穿“针”引“线”下,通过福建特色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申请科研项目、组织科学试验、引进科研资源、深化局校合作等有序推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促进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科学高效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协同机制愈发完善—— 建成三个省部重点实验室,构建山海一体的气象观测基地布局,全国首部最先进的大型相控阵天气雷达落户闽侯,建成10部新一代天气雷达、22部风廓线雷达,距地1公里雷达探测覆盖率提升至73.48%。 看合作,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一校一策”局校合作工作机制,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外场科学试验,与国家气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融入国省统筹研发机制…… 看成效,建成省市县37个部门1850个单位统一集约、共享共用的预警发布系统,构建全媒体传播“一张网”,预警信息一键直达689个传播渠道,预警信息“分钟级”送达,预警信息正确率达100%……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敢出战、肯钻研的人才。 在龙岩市武平县捷文村千亩灵芝基地,省级科技特派员、县气象台台长朱冬梅成为灵芝产业的“气象科学管家”;省级科技特派员、漳州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施宗强是莲雾生产基地最信赖的“老朋友”……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虎扑nba: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后在全国推广。一群气象科技特派员正扎根泥土深处,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开展解剖式调研,问需求、出实招、办实事,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前不久,福建省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黄美金与南安市气象局签订首批试点气象人才特派员服务期合作协议,标志福建省气象局气象人才特派员制度正式开始实施。 近悦远来,让“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是人才”—— 今年,省气象局将提供10个岗位支持台湾气象人才实习,聘请台湾气象专家和台湾高校在读优秀博士担任省部级气象科技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和团队成员;联合台湾高校共创海峡气象创新联盟,加强台风、暴雨、海雾等海峡灾害性天气关键技术研究…… 一幅加快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高水平人才支撑的协同发展画卷跃然如见。 软实力为筋—— 实干争效,当好高质效发展的“实干家”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田间走来的“土特产”正日渐丰盈。 “武平是‘中国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浓度高,昼夜温差适合种百香果”“气象部门开展的引种咖啡气候适应性研究和提供的低温冻害数据,对我们非常有用”“既要保证牡蛎不受台风影响,又要确保渔民的生命安全,气象信息是关键”……从唤醒沉睡的山海资源到守护舌尖上的风味好物,气象一直都在。 “有了精准预报,棉花滩水库的调度更科学”“气象部门的服务,使福州地铁的线路运营调度更加有保障”……从水库安全度汛到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气象一直都在。 “‘中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提升了古镇知名度,为土楼增添了闪亮的名片”“漳州气象服务助力台企天福集团文化产业园打造品牌,去年旅游收入达3073万元,同比增长273%”……从引导游客“精准”出游到带动文旅增收,气象一直都在。 行走在有福之地,见证着“气象+”联通、赋能、惠及各行各业,正如虎扑nba: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所言,气象部门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是“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部门。福建气象部门铭于心、践于行,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高质效保安全、助发展、促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融入“数字福建”,打造全国“数字气象”示范区—— 构建“知天气”手机?App服务品牌,用户突破400万,实现基层应急责任人安装使用全覆盖。研发“乡知天气”应用模块,融入数字乡村场景建设。福州“气象精灵”融入内涝风险、城市交通等场景;虎扑篮球:将气象服务嵌入“交通运行一张图”“城市体检一张图”“应急管理一张图”;泉州“泉天精采”打通文旅业务服务链条……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建设特色优势水产养殖产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开展牡蛎、海带晾晒等海上牧场直通式气象服务,服务渔民、养殖户2.7万人。向116条“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船队提供实时天气监测和气象海况预报服务。实施霞浦、宁德等海上风电场和光伏发电气象专题研究,保障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 生态有术、发展有路,让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气候立体监测网,在全国率先建立卫星遥感空气清新度模型,围绕高山景观、滨海休闲、森林康养等“山海特色”气象服务,建立省市县协同的生态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提质赋能,助力八闽“全福游、有全福”—— 首创“清新指数”产品,在33个景区建设清新指数站。充分释放15个国家级“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应。依托新技术新方法解析气象景观的“生”“消”规律,每天推荐围绕天气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旅游目的地,发布“四时福建”文旅生态产品。 常来常往、互惠互利,走好闽台“融合路”—— 连续举办11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福州市气象局打造“两马”(马尾、马祖)航线数字应用场景。省市县气象专家、台籍科技特派员及院校专家联盟持续服务漳浦国家级台创园53家台企,打造3个农业气象示范基地,企业产值同比增加超亿元。 与此同时,福建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大胆实践,以“数字气象”示范区、“海上福建”气象保障样板区、“清新福建”生态气象典范区、两岸气象融合发展先行区等“四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气象工作嵌入地方治理体系,探索社会治理“新解法”。 “大服务观”贯穿始终,实物工作量满实满载——高标准推进3个全国、8个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为农户、企业提供0.65亿元风险保障,2023年气象服务对全省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达2.6%…… “我们将牢牢把握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找准发力点、突破点、提升点,构建‘气象+’‘+气象’大服务格局,大力推动福建气象高质量发展,在深学争优上下功夫、在敢为争先上拼作为、在实干争效上拼实绩,最大限度发挥好‘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作用。”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玲说。 逐梦风云、共享福气,山海可蹈、未来可期。(中国气象报记者刘倩?苗艳丽?通讯员?谢玉丽?李冬梅?沈坤玉?,陈丽清、王晓佳对本文有贡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