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捐赠毕生珍藏 一等功史料首度公开
2025-07-03 16:38:34? ?来源: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前夕,一场承载历史记忆的捐赠仪式于6月28日下午在漳州正兴新来福养护院举行。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庆益将毕生珍藏的20件珍贵历史物件,正式捐赠给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这批跨越八十载的藏品,涵盖勋章、证书、手稿、相册等类别,成为漳州市系统性挖掘抢救抗战老兵事迹的重要成果。 此次捐赠的文物数量多、历史价值高。其中包含9枚荣光熠熠的纪念章:从1949年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到中共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尤为珍贵的是,新发现的1947年二等功及1950年一等功功劳簿,连同抗战书信手稿、相册等珍贵物件,均是首度公开面世。这些物件串联起李老从烽火战场到和平建设的完整人生轨迹,堪称本土革命历史的“活化石”。 仪式以“红色薪火·永续相传”为主题,由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联合漳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漳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举办。当身着八路军军装的李庆益老人在医护人员陪护下步入会场时,现场以最高礼遇致敬——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代表肃立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全场掌声雷动,李老不时用微颤的双手向大家致意。 在捐赠舞台上,李老目光炯炯,深情注视这些伴随自己大半生的珍藏。李老的子女李勇、李筱华作为代表,将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一一放入红色托盘,动作庄重缓慢,仿佛在传递一段段凝固的岁月,最终移交给纪念馆负责人林登山、副馆长邱燕红,双方现场签署了捐赠协议。 纪念馆向李老颁发捐赠证书后,龙师附小的少先队员代表为李老佩戴红领巾、敬献鲜花,并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少先队员曾雨彤将自己参与制作的一面“致敬英雄,感恩有您”的锦旗赠予李老,表达对抗战老兵的崇高敬意。“李爷爷听力不太好,我靠近他的耳朵说了心里话,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曾雨彤开心地说道。 谈及捐赠的初心,李庆益的儿子李勇表示,“父亲的这些物品放在家里可能只是家庭记忆,但捐赠给纪念馆就能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心愿。”仪式结束后,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及少先队员先后参观李老捐赠的物件。“看了李爷爷受伤的双手,很是心疼也很敬佩,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少先队员孙林铖告诉记者。 据悉,这批物件将在“烽火丹心——漳州抗战人物群像与历史回响”专题展上展出。纪念馆将把物件纳入青少年思政教育课程,并于“七一”期间通过全媒体推送仪式视频,深化红色教育;漳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则将抗战老兵事迹作为强军兴军的“活教材”,教育引导官兵提升练兵备战能力。 此次活动彰显漳州市对抗战老兵历史记忆的保护成果。今年来,漳州市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持续推进16名健在抗战老兵的“口述史”采集和“数字化档案”建立工程,目前已采集8位。李老捐赠的20件涵盖人生关键节点的实物,极大丰富了本土革命史料库,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鲜活载体。林登山表示,“它们镌刻着老党员对信仰的忠诚,我们将精心保存研究,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在建党节前夕举行的这场捐赠,不仅是一次藏品移交,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本次捐赠仪式由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主办,漳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漳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芗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兴新来福养护院、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协办。 抗战故事延伸 李庆益是山东省枣庄市人,生于1929年10月,1944年1月参加工作,这里曾是当年铁道大队活动的区域之一。李庆益在家排行老大,还有四个兄弟。因为家里穷,他很早就到地主家打长工,帮家里减轻负担。李老个子很高,足有一米八五,身板挺直。单看眼前这位老人,很难立刻联想到那个曾在飞驰的火车顶上攀爬跳跃、与日寇周旋的“飞虎队员”。 一次任务途中遭遇鬼子,十几岁的李庆益沉着冷静地把一名受伤的班长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背了出来。一次伏击日军运输队,李庆益扒上车厢,端着枪就冲进驾驶室,枪口直接顶在开车的鬼子脑门上!那鬼子都吓傻了,乖乖举手投降。 1945年10月,津浦路战役打响,鲁南铁道大队再显神威。李庆益积极参与了沙沟解放战和整个津浦路战役。他更亲历了抗战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幕:集结在临城(现薛城)的一千多号鬼子兵,仗着自己人多枪好,死活不肯向只有百来号人的铁道游击队缴枪。“他们看不起我们‘土八路’,想跑到徐州那边去找国民党军投降。”李老说起这事,语气里还能听出当年的气愤。 “谈了好几次,鬼子横得很,就是不交枪。”李庆益和战友们火了。他们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顽固分子:扒铁轨,把路断了!两头堵死,看他们往哪跑!更绝的是,他们把周围的乡亲们都发动起来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拿着锄头、铁锹、棍棒,从四面八方围过来,那阵势,鬼子哪见过啊!”李老描述着当时的场景,眼神似乎又亮了起来。 最终,在沙沟车站附近,这一千多号鬼子垂头丧气地向百余名“飞虎队员”交出了武器。解放战争中,李庆益同样九死一生,并在开封战役里,右手被子弹击穿,因条件艰苦治疗不及时导致三根手指变形,却坚持“右手不行用左手”,苦练生活与战斗技能。 李勇回忆:“父亲从未提过立功的事。”直到近期整理房屋,在旧木箱底层才发现记载一等功、二等功、四等功的功劳簿——1947年保卫首长安全荣立二等功,1950年舟山战役中手有残疾仍抢修工事荣立一等功,不到一年再立四等功。“我们只知道他参加过铁道游击队,他从没说过这些。”李勇感慨道。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