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网民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政府工作、社会动态,提出诉求、表达意愿,网络舆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情民意。为了有效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介,2010年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以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宿迁”为依托,探索创建了网络问政平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有力地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网络问政工作的有益探索
在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理流程,力求把网络问政办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政府门户网站富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金牌”栏目。
领导重视是前提。网络问政工作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缪瑞林,亲自召开网络问政交流会,听取广大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对《宿迁网络问政动态》,缪瑞林逐期逐条批示给相关部门、县区,并要求及时上报处理情况;今年5月,缪瑞林再次就网络问政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把网络作为察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重要平台,真正尊重网民思想表达、引导网民情绪宣泄、吸纳网民合理建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蓝绍敏针对网络问政工作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善于从网络信息交流渠道中倾听民意民声、关注群众诉求、吸纳群众建议,促进工作开展,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益专题召开会办会,对网络问政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市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就网络问政工作多次与广大网友交流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网络问政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虎扑篮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要“推进网络问政大平台建设”。
规范运作是关键。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虎扑篮球:做好全市“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虎扑篮球:网上社情民意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立足网络问政平台,及时高效回应百姓的各类诉求,“一把手”要亲自过问网上社情民意办理工作,每天上网浏览热点网络板块,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处理各类问题。同时,明确了网络问政平台由市政府办公室主办,网帖办理反馈由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由市电子政务中心负责,督查考核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网络问政工作有力、有序、有为开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与非政府官方网站和市民论坛之间的定期互动机制。通过组织互动交流,对坊间的社情民意进行引导,强化网络问政的正面宣传。安排专人每日浏览“宿迁论坛”关注宿迁板块、“西楚社区”民意直通板块、“西祠胡同”宿迁人板块、“百度”宿迁吧等本地网民关注较多的热点网络板块,关注网民咨询、投诉、建议,并及时做出回应,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建好队伍是基础。为切实做好网络问政咨询投诉的日常受理和反馈,各部门都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选配至少一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熟悉本部门业务,有一定网络交流沟通能力的工作人员作为网络问政平台管理员,实行专人分工、专人承办。同时,为切实增强问政工作队伍实际操作能力,今年年初举办了全市网络问政培训会,7月5日又举办了“服务性政府网站建设”专题培训,邀请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专家进行授课。目前,全市共有78家部门参与网络问政的回复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工作网络。
严格督办是保障。规定对网民咨询投诉的问题,首先交由职能部门负责处理,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具体办理中,制订了“及时受理—初步回复—报领导审阅—按程序办理—跟踪督办”的网络问政办理流程;明确了一般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复杂事项15个工作日办结的时限要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结时间的,必须向网民说清缘由,并告知具体办结时间和办理进程,对重大民生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由市政府召集相关县区和部门进行交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不停办、不漏办、不超时办。为确保网络问政办出特色、办出成果、办出真情,拟定了《宿迁市网络问政办理工作群众满意度考核办法》,从网帖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两个方面对各县区、各部门网络问政办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定期编发《宿迁网络问政动态》,将问政办理情况、舆情引导情况、信息发布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
- 2011-12-20中国全媒体时代加速到来 网络问政持续推进
- 2011-12-19海口将建网络问政长效工作机制 或纳入绩效考评
- 2011-12-16邀网民座谈是最好的“网络问政”
- 2011-12-14镇江:网络问政促和谐,属地管理展新貌
- 2011-12-12“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局限
- 2011-12-12“无线城市”崛起南粤 网络问政“智慧广东”初见规模
- 2011-12-10大学生热衷网络问政献言献策多次受到政府关注
- 2011-12-10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折射啥
- 2011-12-07开展网络问政 创新社会管理
- 2011-12-07河南郑州、洛阳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