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科哈特,警方正在查看爆炸汽车的残骸。当天科哈特一所警局遭遇汽车炸弹袭击,目前至少10人丧生。 新华社/路透
原题:迟来的苦果
2009年10月11日,位于拉瓦尔品第的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部遭到袭击;10月15日,位于旁遮普省拉合尔的三所警察机构遭遇袭击。虽然这些袭击事件被媒体定义为“恐怖袭击”,然而从其选择的是国家暴力机构而非平民作为袭击目标这一特征来看,与其说是恐怖主义,不如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军事行动”更加合适,其隐含的意义十分关键:即民选的巴基斯坦政府,以及试图强化在阿富汗地区反恐行动的美国,是否有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最为基本的公共产品——满足日常生活最基本需要的公共安全。
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已经宣称对两次袭击事件负责,从2001年反恐战争开始,因为当时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与基地组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反恐战略的话语体系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统统都被贴上了“恐怖主义组织”的标签。但两者之间存在重要而微妙的区别:基地组织并没有实际执政的经验,它进行恐怖袭击的目标,在于打击它所理解的“西方世界对穆斯林世界的侵蚀”,这个目标基本是个不具备实际操作可能的动员符号;塔利班曾经控制阿富汗相当大的地区,并且以一个政权的形式存续过很长时间,尽管在美国优势力量的打击和当地反对派武装的配合下被赶出了坎大哈,但它实际上始终是以“流亡政权”或者说“武装割据军阀”的形态存在的。诸多新闻报道中,在塔利班控制地区,塔利班成员不仅公开其身份,而且还会在当地建立并执行一套基于伊斯兰典籍的法律体系。就此而言,比起虚无缥缈的基地组织,塔利班有着更加雄心勃勃的借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复杂地形进行长期武装割据,重新夺回阿富汗政权,乃至将其实际控制范围扩展到巴部分地区的计划。此次针对军队、警察目标的袭击行动,不仅展示了其组织者的力量,更凸显了其庞大的政治野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倡导的具有鲜明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恐战略频频遭遇的尴尬:虽然在军事力量上有着压倒性优势,但美国始终无法跳脱西方国家历史发展经验的束缚以及自身狭隘利益的局限。所谓西方中心主义,表现在将民主选举和多党制引入到具有完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与政治现实的地区,客观上造成的局面是,能够通过特定程序上台的精英人物或许能够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可,却无法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同,没有足够的执政能力和手腕来整合国内资源,应对艰巨的反恐挑战。而美国国内政治多变,使得无论当初的武力打击,抑或是引入民主选举,或者换了个新总统之后近似完全迎合民意的变革,都没有真正理解和尊重与美国认知不符的客观世界的现实。
如何应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局势背后隐含的挑战,是所有负责任国家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纯粹依据国内政治利益,或是大众舆论来制定和实施政策或许能够带来不错的短期政治回报,但整个国际社会最终将为这种不稳定的短期收益支付长期的代价。人们所需要考虑的是,应该以何种方式,不仅消灭在前台上蹿下跳的恐怖分子,而且切实消除能够让塔利班乃至基地这样的组织获得足够支持的社会土壤,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承受军事行动的代价,还要有为了改变落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而长期承受政治与经济负担的耐心与自觉。以“甜蜜的报复”评论穆沙拉夫下台的巴基斯坦作者,恐怕此刻正在为这“迟来的报复”而品尝着满嘴的苦涩。(沈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 2009-10-16连遭塔利班袭击 巴基斯坦经历血腥一天
- 2009-10-15巴基斯坦四处警察机构同日遭袭 造成39人死亡
- 2009-10-15巴基斯坦戈哈特市发生汽车炸弹爆炸 至少8人死
- 2009-10-15巴基斯坦警察机构连遭武装分子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