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米勒

据德国《图片报》10月14日报道,德国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本来14日在德国埃森和读者有一场见面会活动,却因主办方13日称其“生重病”而突然取消。这场在埃森的朗诵会是一场计划了很久的与读者的见会面。

但虎扑篮球:米勒具体生了什么重病,主办方并没有透露。

米勒获得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文学院常务秘书恩格伦德说,罗马尼亚裔德国作家米勒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她以特别犀利的语言描述了在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杨帆)

赫塔·米勒个人简介

赫塔·米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来自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家庭,父亲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1945年以后,罗马尼亚共产党把她的母亲驱逐去了苏联劳改营。她曾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1976年,米勒开始在一家工程公司担任翻译,由于她拒绝和国家安全部门合作,1979年失去工作。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米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1987年,米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米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赫塔·米勒作品介绍

赫塔·米勒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 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尽管米勒20多年前就离开了罗马尼亚,然而她之前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巨大的写作财富。她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写的虎扑篮球: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米勒的新作8月出版,这次她的视角移至一个去乌克兰工地的17岁男孩身上。法兰克福评论如是说,“光怪陆离的,移动的以及谦逊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天最不可错过的作品。”“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在几百公里开外,就是我那些过去的经历,”米勒曾经说“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打包了自己的过去,并且意识到集权统治在德国仍旧是一个尖锐的话题。”

' />
中新网10月14日电 本年度所有诺贝尔奖得主都已揭晓,表面上看,美国公民再次囊括大部分奖项,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美国得奖人都是在海外接受教育后,移居到美国的外籍人士。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今年的13个得奖人当中,有11人是美国公民,他们夺得6个诺贝尔奖的其中5个,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拿了一个奖。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共囊括了89个诺贝尔医学奖、74个物理学奖、58个化学奖和数十个经济学、和平与文学奖,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只能望其项背。

不过,若是比较今年诺贝尔科学奖得奖人的履历,他们其实都非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

赢得物理学奖的高锟出生于上海,在伦敦接受教育,目前居住在香港。与高锟分享物理学奖的博伊尔是加拿大人,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受教育,目前持有美国国籍。

化学奖的其中一名得奖人拉马克里希南虽拥有美国公民权,却是在印度出世,并在英国工作。

医学奖得主布莱克本出生于澳洲,在墨尔本和剑桥大学受教育,后来才在耶鲁大学拿到博士后文凭。

英国沃里克大学今年1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科研人员的移民如今相当普遍,也令美国大大受惠。该报告指出:“全球几乎一半最常被引述的物理学家,都是在出生地以外工作……以1987至2006为例,14名在英国受教育的得奖人当中,有5个在赢得诺贝尔奖时已移居到美国。”

年发3.5万签证给杰出科研人员

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发出3万5000多张签证给杰出的科研人员。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盖格指出,诺贝尔奖得主多为美国公民,关键在于美国拥有雄厚资金。他说:“在其他国家没有或无法提供资助的时候,我们提供科研工作所需的资金。”

不过,盖格认为,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他说:“其他国家也意识到这类竞争的重要性……如果你看看各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和被引述的次数,诺贝尔奖已是个落后指标。”

实际上一些需要较少研究资金的领域,如数学奖项“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或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仍然是欧洲人的天下;而美国人最后一次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已经是16年前的事了。

' />
1997年诺奖经济学奖得主现身南大称全球股市全面复苏为时过早。

“全球金融危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当下就说全球股市复苏还为时过早;而如果全球救市政策退出的时机若选择不当,甚至可能再次引起市场崩溃。”日前在由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南财大、江苏弘业期货等承办的第六届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上,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yron Scholes(迈伦·斯科尔斯)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就金融危机、金价暴涨、通胀预期、股市复苏、诺奖预测等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金融危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Myron Scholes判断,全球金融危机可能还将进行一段时间。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银行和公司还有很多负债,而消除这些负债需要出售资产,但现在流动性不高,出售资产有待时机;第二,危机后西方很多消费者都希望多存钱,且担心后期政府一旦用于救市的财政支出过多,将会导致税负加重,因此这种保障性储蓄心理导致了消费能力下降,内需不足带来就业、资产出售等问题的连锁反应。

Myron Scholes还认为,全球救市步调一致,发挥了较好作用。但何时政府可以撤出,救市政策可以功成身退,却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撤出时间不好,可能会引起市场的崩溃。”他说,这就好像滑雪走到最高峰往下滑,到底什么时候刹车什么时候转弯,这是个技巧性的问题,没人能给出一个最好的答案。

经济复苏:除了GDP还得看持续性

危机中中国的GDP表现依然亮眼,因此被认为是将第一个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但对此Myron Scholes有着不同观点。他认为,GDP可用多种方式提高,但关键得看这种提高是否真正有利于个人、能持续多久。

“就像一个工厂,只要低价出售货物,赚取更薄的利润,就可以提高GDP了,但这种做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他认为,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复苏,以及评价政府救市效果,不能光看GDP,还要看救市的钱“从哪里来”。政府的救市,短期看是市场繁荣,长期很难确定。


金价上升:源自通胀预期升温

从金融危机开始,美国央行就开始不断降低利率,各国跟进。而黄金周期间澳洲开始加息。以前的低利率带来什么问题?近期的澳洲加息,会否预示着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另外,近期黄金期货突破1059美元/盎司再创新高,与这些背景有着何种关系?

Myron Scholes分析说,现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甚至产生了通胀预期,在这种预期下,人们都希望资产尽可能保值,只有黄金是一种可以永久持有的资产,就导致了黄金的价格开始上升。而黄金期货是对黄金价格的一种预期,所以相应的,黄金期货的价格也不断上升。

全球股市:说真复苏为时过早

Myron Scholes认为,现在谈股市进入真正增长阶段还为时过早。目前股市的增长除了通胀预期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危机爆发时公司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缺乏灵活性,负债出现问题,资产很难出售,所以运转都不是很好;而现在各个国家对公司采取资产负债和政策倾向,令投资者对政策和公司发展预期向好,这就导致公司股价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股市上涨还要看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客户需求的增长,如果这一点没有实现,那么并不是真正的增长。此外,救市政策能否持久也是股市涨跌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另外,Myron Scholes个人也并不认为,澳洲的加息将带来西方国家近期陆续提高利率。“澳洲之所以相应提高一些,是因为希望资产价格相应提高一下,主要是由于目前的股市太低了,希望通过加息对股市进行一些刺激。”他说。

链接:诺贝尔经济学奖精英频繁在华露脸

虽然金融危机让全球经历了经济寒冬,但经济学家却在寒冬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中国反过来又受到了不少全球经济大师的关注。记者昨日获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顶级经济学大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先生,将出席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而他也成为近期频繁访华的又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据了解,此次金麒麟论坛将邀请国内外四十余位政、商、企界各个领域的权威人物展开巅峰对话,共同就“重建全球金融架构”、“金融监管的平衡之策”、“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等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当前形势下中国金融机构的挑战与机遇。

' />
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知消息后,奥巴马的发言人在当地时间6点左右打电话,从睡梦中唤醒了他。一位政府官员说,奥巴马对获奖感到“惶恐”。

奥巴马是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他的聪明在英语国家都是有了名的。加拿大人厌恶美国人,可我认识的很多加拿大人仍然用聪明来赞叹奥巴马。他的聪明不是会来事儿、反应快的小聪明,是大智慧,特别是政治智慧。

奥巴马以惶恐来反应他的获奖消息,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获奖是一个笑话。真正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是他的前任小布什总统。

荒唐的诺奖委员会称赞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世界和平做工作,以及呼吁削减世界核武库。这两个理由简直就是笑话。后一个,三岁孩子也知道要控制核武器,不必多说。前一个,他为世界和平做什么了?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有趣的是,和平奖公认结果不被所有人接受,评选受强势价值观和利益左右,相较诺贝尔其他奖项,争议性更多含金量最低。在奥巴马获奖一事上,再次印证了和平奖这一特色。

奥巴马今年初上任以来为世界和平做了如下工作:从伊拉克撤兵,指出解决阿富汗不能完全依靠军事手段,缓和与朝鲜关系,化解伊朗核危机,周旋中东并批评以色列。

奥巴马做的相当多。可这些是什么?两场战争是他前任打响的,朝鲜伊朗危机是他前任激化的,中东恶局是他前任偏袒以色列造成的。奥巴马不过是修补不能再恶化的局势罢了。

推论下来,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是小布什,奥巴马不过是领奖人。再推论下来,诺奖和平奖很容易拿:打仗,然后停战,就可以获奖了。

诺贝尔奖,简单地说,是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遗产构成奖项。根据遗嘱规定建立了诺贝尔基金组织,这个基金组织指定颁奖机构分别是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皇家卡罗琳医学院、瑞典科学院和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这几个机构再指定人员构成评选委员会。这么一小堆人,能影响世界,也够不容易。

诺贝尔奖中争议最大的是文学奖与和平奖。文学奖可能还有讨论的余地,诺贝尔和平奖简直就是个笑话制造机。一个人写的小说文学圈不叫好,读者不买帐,出版商赔了钱,还可以勉强说是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反正也没害人。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一个世纪,居然有4个年度7人次,是为阿以血火获奖的。如今中东恶局如此,回顾居然有如此多的人为巴勒斯坦这块土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既是对诺奖的巨大讽刺,也足资说明诺奖委员会成员的智商。

严格地说,诺奖基金会,以及基金会指定的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相关机构并不具备面向全世界的权威性, 这些组织的运作也只能在瑞典和挪威两国主权框架下被承认。诺奖委员会将自己的标准施诸全球,完全是单方面行为。长期以来,人们对诺奖的敬仰是不可理解的。

奥巴马与戈尔巴乔夫获同样的奖了,奥巴马想不难为情也难。不过北欧国家也难,诺贝尔奖不雷人,不制造点笑话,怎么维持影响?

' />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引起国际舆论哗然,世界各国不少媒体对此提出质疑。质疑之一便是,尽管他有种种漂亮的愿景和口号,但美国军队此刻仍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战场。另一个不满是,这个和平奖把诺贝尔奖的标准由“基于过去的成就”变成了“希望未来的成就”,不公平。连美联社、《纽约时报》都认为奥巴马获奖“令人惊讶”。而奥巴马本人惊闻这一消息后,也表示自己“不够资格”,认为这只是对他的希望和鼓励。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奥巴马也是有资格拿这个大奖的。

在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执政的过去20年间,美国先后参加过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是有如越战,不知何日是尽头,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在这种国际情势下,诺贝尔和平委员会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样,已经厌倦了一个好战的美国。而奥巴马在这一点上比起前几任总统,态度缓和很多,至少目前看不出他有好战的态势。所以,在诺贝尔和平委员会的眼里,奥巴马当然给世界带来了和平。这个“和平奖”,与其说是对奥巴马的褒奖,不如说是对前几任美国总统特别是小布什的否定。也就是说,一个美国总统,只要他不好战,就意味着给世界带来了和平,那就给他“和平奖”吧。这在世界大多数民众的眼里,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这一消息引起震动的原因。

诺委会赞扬奥巴马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无核化等方面有“卓越贡献”,但事实上,他在这些事项上的努力都仍在起步阶段,倡导国际合作的国家领导人比比皆是,他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无核化”这一口号的人,而“无核化”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在其有生之年都难以实现。把“和平奖”给奥巴马,确实难以服人。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这个“和平奖”给奥巴马最为合适。这是因为,奥巴马接受了这个“和平奖”之后,以后就是想打仗也不好打了,因为他头上顶着“诺贝尔和平奖”的光环呢。否则,那不是太讽刺了吗?所以可以基本断定,奥巴马当政期间的剩余三年多时间,或者说如果赢得下轮大选则为7年多的时间内,就是想对哪个不听话的国家开战,也不好动手了。这个“和平奖”无疑起到了提前遏制美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世界至少可以过几年和平日子了。

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以后每一届新任美国总统上任,诺贝尔和平委员会都授予其“和平奖”,这样战争也就难打起来了。

今天的奥巴马在“震惊”之余也还非常欣喜。不过,当他正式接受“和平奖”之后,恐怕美国的政界和军界人士会意识到收到了一个烫手山芋。因为这个奖项,可能会大大束缚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这或许正是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所希望的。(徐开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