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稳步推进军队建设,努力实现军事转型,其共同点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制权争夺为基点,军事高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新一轮军事改革呈现收缩特征,新兴市场国家在军事现代化之路上表现得积极进取。

│美欧│

大力削减军费

重点发展军事高科技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美国削减国防开支。今年初,美国国防部宣布了今后5年国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裁并国防部高级管理机构和部分作战部队,削减军中高官职位与合同制人员,取消部分武器装备发展项目等。8月,就连在美军作战指挥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联合部队司令部也被正式裁撤。11月,由于围绕削减财政赤字的跨党派谈判破裂,美国国防部不得不计划在今后10年削减4500亿美元开支。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说,全面削减经费计划将使美国“沦为纸老虎”、“带来灭顶之灾”。

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调整了军费使用重点,十分重视发展军事高科技。仅在新型无人隐形轰炸机的研制上即斥资37亿美元。美国还发射了第二架X—37B无人空天飞机和首颗“作战快速反应型”卫星。这两次发射表明,美国已具备新的太空攻防能力。虽然美国军方刻意淡化X—37B的军事用途,但该型机可在太空飞行270天,并能在两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何目标,因而引起一些国家的不安。

无人机在2011年的风头丝毫不逊于X—37B。美军使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恐怖头目本·拉登和奥拉基。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国防部在给海军和空军采购飞机的30年计划中大幅增加无人机的数量。美国海军开始为无人驾驶直升机装备激光制导导弹,并计划将有人和无人驾驶直升机编组成混合中队。美国陆军也大批购入“弹簧小折刀”无人机,并启动了垂直起降无人机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驻太平洋地区美军正考虑配备更多无人机。

受欧债危机影响,西欧国家不得不削减军费。由于经费大幅减少,英军上下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英国高级军官纷纷廉价出售各自的庄园并遣散佣人,英国空军于4、5月份连续解散两个装备“旋风”GR4战斗轰炸机的中队。德国的军事改革也受到预算赤字的影响。按照今年5月德国国防部推出的第二阶段军队改革计划,德军人数将从22万缩减到18万左右。8月,德国国防部批准了将地面部队和作战坦克裁减一半的计划。此外,德国还将在今后5年内关闭31个军事基地,缩减90处部队驻地的军事设施。法国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军队的境遇与英、德两军相似。不过,欧债危机迫使欧盟推进了防务一体化。


│俄罗斯│

大幅增加军费

启用空天防御部队

虽然同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但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仍然高歌猛进。

据俄罗斯国防部透露,为全面实现军队现代化,2020年之前的俄军备计划预算为19万亿卢布(约合6500亿美元)。这是一个连俄罗斯总理普京都“害怕”大声说出来的数字。在该计划中,近年来为俄罗斯所倚重的战略核力量仍是发展重点。

俄军武器装备的更新也进入了快车道。与上个5年相比,俄军2011至2015年各类武器装备的采购量将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将增长4倍之多。年内,俄国防部决定,将在今后几年内完成军事改革框架内所有新部队,包括空天防御部队的组建。此外,俄海军还推出建造航空母舰的重大举措。俄军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俄军方高官呼吁政府尽快扩大太空武器库。今年以来,根据俄罗斯联邦《空天防御构想》的规划,俄加速推进空天防御系统建设,12月1日,空天防御兵指挥所已开始战斗值班。


│地区│

军备竞赛升温

网络攻防备受青睐

为应对区域内大国崛起以及因领土、海洋权益争端引发的冲突,亚太、拉美、北极等地区的相关各国都在大力提升地区性作战能力。

2011年,亚太地区国家军备发展规模之大、进展之快为冷战以来所未见。随着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投巨资加强在亚太应对“反介入威胁”的能力。澳大利亚计划在今后20年花费2750亿澳元(约合2730亿美元)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日本仅在年内即投入14亿美元采购P—1反潜巡逻机和“苍龙”级潜艇等装备,不断提高对周边海空域的情报侦察和作战能力。2010年至今,印度军队不断加强北部边境地区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前沿兵力部署,其数量、规模及覆盖范围为近年来之最。印度还悄悄研发隐形无人战机。东盟各国则在5月的国防部长会议上达成一致,开始全面加强防卫产业合作。越南近两年表现非常活跃,在购买先进潜艇、导弹、战机后,今年又订购了射程为290公里的“宝石”超音速岸对舰导弹。

在拉美地区,各国军费开支大幅增长。巴西于7月启动潜艇项目,其中包括建造南美洲第一批核潜艇。阿根廷随后也表示要发展自己的核动力潜艇,阿政府还于8月制定了增加防务采购5年计划。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等国也不断扩大军费开支。

环北冰洋国家摩拳擦掌,为争夺北极做准备。加拿大步兵开始接受北极生存训练。挪威把主要军事基地迁往北极,还史无前例地投入巨资研发新型军事设备,在年初设立了“盾牌”级隐形轻型护卫舰等发展项目,以加强在高纬度滨海的防御能力。俄军组建了两个北极作战旅。

网络空间攻防力量的发展同样备受关注。去年9月,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遭计算机病毒攻击,使世界各国深切地意识到提高网络安全能力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伊朗大举招募黑客战士准备与敌人战斗。英国将网络威胁列为“第一层级”威胁,投入6.5亿英镑(约合10亿美元),实施为期4年的“国家网络安全计划”。今年2月,德国出台首份《网络安全战略》,加强保护德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以色列则于5月宣布组建反网络恐怖袭击特别小组。美国在进攻性网络战能力建设方面走得更远。在今年的《网络行动战略报告》中,美军首次将网络空间明确定位为与陆、海、空、天同等重要的军事“行动领域”。 (庞宏亮 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

' />
香港《南华早报》 12月28日报道 题:中国“天眼”向公众开放

中国昨天向民用领域开放了其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向美国在该领域的全球支配地位发起了挑战。

中央政府称,尽管北斗系统尚未完成,但它已经证明了其在增强中国军事、技术和经济力量方面的价值。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昨天在北京公布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对该文件的访问长期都限于解放军和一些有着政府背景的公司,但现在即使香港人也能够使用北斗的服务了。

冉承其说,一个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十分重要。没有这样一个系统,这个国家就不能称自己为大国、强国。他说,向民用领域开放该系统还将有利于经济。

如果一台导航设备能够使用多个导航系统的信号,它就能启动得更快、运行得更可靠、更精确,因为它能够与天上的更多卫星进行通信。它在诸如森林、山区以及香港这样高楼林立的城市等非开阔环境中尤其有用。

政府承认北斗系统是目前使用中的 3个卫星导航系统中最不精确的——民用精度最初为25米,明年发射更多卫星之后将达到10米;但它还提供一项独特的应急服务——短信服务。冉承其说: “北斗用户不仅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向其他人发送文字。这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有用。”


美报:遏阻美海军新手段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27 日报道 题:中国启用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记者杰里米·佩奇)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一样精确。但据埃里克·哈格特和马修·德宁10 月份发表在美国《战略研究杂志》上的文章称,由于2009年以来的一系列卫星发射,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

他们写道:“尽管中国在实现连续实时战术覆盖——甚至只是在地区海上环境方面——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现在对静止目标有了频繁而可靠的覆盖,并且至少拥有了在海上识别、追踪和打击舰船的基本能力。”

“纯粹从能力方面来看,有了基于太空的侦察系统的支持,中国显然正在取得更大的能力,不仅能够防御入侵的航母,而且能够投放军力。”

该系统将给中国军方一个全球定位系统的替代方案。后者是由五角大楼开发并仍然受美国政府控制。理论上说,美国可以在发生冲突时禁止或拒绝别国访问该系统,尽管他们说过去从未这样做过。

军事专家将北斗系统视为中国在过去15年间旨在拒绝或阻止美国海军在试图干涉冲突的情况下进入中国沿海水域的努力的一部分。北斗系统可以与其他卫星、无人机以及相关技术联合使用,帮助追踪美国舰船、定位自己的潜艇以及其他船只,并引导反舰弹道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

该系统还令中国获得了对那些与之存在领土争端的邻国的重大战术优势。


日报:定位精度有待提高

《日本经济新闻》12月28日报道 题:中国版GPS向民间开放(记者森安健发自北京)

27日,中国政府宣布自当日起向民间开放中国版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这一导航系统称为“北斗”。

对于中国而言,在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等方面,这一系统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此前,中国军队的弱点在于其只能依赖美国的GPS系统,一旦美国切断信号,就将造成中国军队的使用问题。

日本防卫省人士称:“中国将可以精确掌握所有附近海域船舶的信息,这是对美国海军反介入战略的一环。”

也有人认为北斗系统的性能存在问题。与美国最新型的卫星相比,中国卫星的性能较差。因此,要提高定位精度,中国卫星的轨道高度通常更低,燃料消耗更快。这一缺点的后果是,中国必须频繁发射新的卫星,以更新失效的旧卫星。

虎扑篮球: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的免费使用问题,防卫省人士表示:“对于企业而言,这样当然易于使用。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方面将全面掌握使用者的活动信息。”

' />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阿穆尔造船厂高层代表28日向俄新社透露,俄罗斯准备在2011年年底前将“海豹”号核潜艇租借给印度,所有必要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潜艇在阿穆尔造船厂建造。

合同规定,核潜艇租借期限为10年,租借费用为9.2亿美元。他说:“目前潜艇已经通过了所有交付接收测试,完全准备好在海中执行指定任务,我们准备在年底前将其交付印度。”

他强调,俄方正在等待印度官方的肯定答复。

俄罗斯早在2009年就计划将“海豹”号核潜艇租借给印度,但2008年11月8日,潜艇在日本海试航期间,火灾报警系统意外启动,造成氟利昂泄漏,导致20人死亡,21人中毒被送至医院治疗,当时潜艇上共有208人。2009年12月“海豹”号核潜艇在维修之后加入了俄罗斯海军作战编队。

' />
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发表文章称,奥巴马总统执政3年间,美军大量使用无人机执行空袭任务,已成为美国反恐战争新特征。

空袭次数大增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智库新美国基金会提供的数字报道,奥巴马上台前,美军无人机仅部署在巴基斯坦,5年内执行过44次空袭任务,致死400人。而奥巴马政府执政至今,保守估计无人机空袭次数240次,致死人数是先前的4倍。

报道说,美国无人机当前部署在至少6个国家,执行定点清除、高空侦察任务,助力反恐战争。

美国官员说,无人机袭击次数增多确实制造一种印象,即无人机成为美国反恐政策首选工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没有围绕无人机部署行动,也没有试图让无人机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缘于多种原因

《华盛顿邮报》分析,无人机执行空袭任务次数增多有多种原因。

从技术角度看,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执政期间,美军便开始使用远程导航飞行器。这一技术近几年迅速发展,使奥巴马政府得以大规模部署无人机。

从反恐策略角度看,美国政府决定不再关押涉嫌恐怖主义活动的嫌疑人,就只有发动无人机空袭和逮捕非法武装人员并送往第三国关押两个选项。由于把非法武装人员关押在第三国容易引发纠纷,美军倾向于更多使用无人机。

从决策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团队比前任更青睐无人机。这一团队包括国务卿克林顿、国防部长帕内塔、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


时常误伤平民

美军多次出动无人机实施空袭也暴露出一些弱点。负责在实战中部署无人机实施空袭的是中情局和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由于两个部门情报来源不同,所获授权不一,行动中时常出现误伤平民情况。

例如,9月30日中情局在也门出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重要成员奥拉基。随后,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派出无人机击毙奥拉基的儿子拉赫曼。但拉赫曼是美国公民,从未关联“基地”组织,也不在中情局清除名单上。

再如,美国认定巴基斯坦北瓦济里斯坦地区是非法武装人员藏匿地,认为这些人越境向驻阿富汗美军发动袭击,因而时常出动无人机对该地区实施空袭,一再伤及无辜平民,导致巴基斯坦人示威抗议。(宿亮)

' />

资料图:美制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

香港《紫荆》杂志11月号刊文说,9月12日,设在华盛顿的2049计划研究所公布的报告称,中国新增了一个公路机动旅,该旅装备的“东风-31A”型(DF-31A)导弹能打到美国大陆任何地方。一时间,中国导弹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章摘编如下:

9月12日,设在华盛顿的2049计划研究所公布的报告称,中国新增了一个公路机动旅,该旅装备的“东风-31A”型(DF-31A)导弹能打到美国大陆任何地方。一时间,中国导弹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上世纪解放军导弹已实现固液并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军种,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它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第二炮兵现已形成核常兼备、固液并存、射程衔接、战斗部种类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装备各种型号的核导弹和常规导弹。

二炮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

特别是近几年导弹部队多次参加全军实兵实装和复杂电磁环境下重大战役演习,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0年5月,中国战略导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第二炮兵实现了射程配套,拥有近、中、远和洲际多种射程相衔接的导弹武器系列。

上世纪80年代末,二炮第一个固体型号导弹定型,从此二炮导弹武器进入固液并存的发展时代。固体型号导弹作为二炮的主战装备从无到有,实现了二炮部队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1995年3月,二炮最新组建的常规导弹部队以6发6中的佳绩圆满完成向东海和南海发射的训练任务,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核常兼备”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二炮有多种型号的地地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常规导弹,包括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公里)、远程导弹(射程在3,000-8,0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具有在昼夜间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发射的能力。

这些导弹的特点是射程远,杀伤破坏威力大,命中精度较高,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强。可以固定发射,也可以机动发射。


DF-16让美军取消分弹头拦截计划

解放军导弹部队编有导弹基地、导弹旅和发射营,作为二炮战术作战单位,发射营是最小战术单位,能够完成相应的导弹发射任务。

华盛顿2049计划研究所的报告作者马克。斯托克斯说,设在湖南的某旅是二炮第二个装备“DF-31A”型导弹的旅,该导弹的射程为1.12万公里。报告指出,之前的“DF-31”导弹射程为7,200公里。

中国目前共有约30枚“DF-31”导弹和“DF-31A”型导弹。据了解,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美国的间谍卫星重点跟踪中国主要导弹发射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今年3月16日,台湾“国安局长”蔡得胜表示大陆已装备新型东风16(DF-16)战术导弹。两天后,媒体播出的节目也首次从侧面证实东风16的存在。

华盛顿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资深研究员费学礼表示,DF-16“确实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如今解放军“航母杀手” DF-21导弹拥有多弹头技术已经众所周知,DF-16等拥有分导式再入弹头导弹的大量出现会让美国更伤脑筋。


“爱国者-3”仅能应对一枚来袭导弹目标,而非多个分导式再入弹头。由于拦截技术耗费庞大,美国最近取消了一次针对分导式再入弹头拦截的导弹防御项目计划。

DF-16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填补了DF-15和DF-21的空白。之前的DF-15、DF-11近程弹道导弹和DF-21中程弹道导弹构成了中国的常规弹道导弹体系。

由于DF-16弹道导弹的射程介于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之间,整个中程以内的打击体系更加完善,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中短程弹道导弹发展的必然。

中国在发展弹道导弹之初,核心目标是建立核打击能力。沿着这个发展思路,先后出现了DF-2、DF-3、DF-4、DF-5和DF-21弹道导弹。

DF-16采用单级设计,由于继承了DF-11的成熟技术,易于规模化的快速生产。DF-16弹道导弹发射车为运输-起竖-发射一体的三用车(TEL),一部三用车携带一枚DF-16导弹。

DF-16三用车为五轴重型特种越野车,从电视画面斜侧面角度看车尾部起竖装置和DF-11的三用车非常相似,不过因为DF-16导弹具有更大的长度,DF-16五轴传动三用车长度要长的多,DF-16导弹占据的车体宽度也比DF-11导弹大得多。

DF-16更大的直径和更长的长度,实现了更大的射程,未来能对“第一岛链”封锁形成有效压制。DF-16弹道导弹的装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大大提升了解放军反外部势力介入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