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罗马,大雪使得城市交通瘫痪,古罗马斗兽场26年来首次向游客关闭。

严寒低温持续笼罩欧洲,已经有22个国家发出极寒警报。气象专家表示,新一轮极寒天气不会很快结束,近日内欧洲还将面临更多降雪。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在欧洲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50人,还有数万民众因大雪封路而被困在自己的家里,面临食品紧缺的困境。气象部门预计,已经持续两周的严寒将持续到2月中旬。

黑山10万人口受困

位于东南欧的黑山自今年1月下旬开始面临持续的严寒和大雪,目前已有3人丧生。

黑山境内很多地方积雪超过50厘米深,创50年纪录。北部一些山区灾情最为严重,有6万人受困,占该国人口的近10%。

11日,黑山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在首都波德戈里察召开紧急会议,总统、总理、议长和军警部门负责人等高级领导人出席会议。会后,该委员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该委员会还表示,由于目前黑山电网达到负载极限,作为紧急状态中的一项措施,将要求全国节约用电20%。此外,一个小组将专门负责使用雪地车向被大雪围困的村庄运送食品和药品。

多瑙河航道结冰

报道称,受到北极冷气团影响,东欧及中欧地区极寒天气首当其冲。欧洲多条河道结冰,船运不畅,交通受阻。

在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降雪仍将持续。而此前因结冰而导致上千公里航道(流经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停航的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在保加利亚河段27年来首次结冰。多瑙河除运输观光之外,也提供饮水灌溉,而在河水结冰后,这些全都受到影响。在乌克兰东南部,与黑海相连的亚速海因为结冰造成少至数十艘、多至逾120艘船只被困。


塞尔维亚,冰雪覆盖了主要干道。

?? 巴尔干11万人受困

在罗马尼亚,再有8人死于寒冷天气,令总死亡人数上升至65人。奥地利和捷克也各新增一名死者。在波兰,因供暖不足,最近两天再有11人相继死亡。

上周四刚上任的罗马尼亚总理温古雷亚努11日即乘坐飞机前往东部重灾区视察。他呼吁有关部门加紧救灾,因为一些被困的村庄在上一轮空投后,再次面临食品短缺的情况。

当局估计,罗马尼亚仍有3万人被困在与世隔绝的村庄里,巴尔干国家有超过11万民众受困。

俄罗斯叶尼赛河旁,冬泳者正在做准备活动。

?? 欧洲人仍能雪中作乐

虽然严寒持续,但也有很多欧洲民众决定雪中作乐,不愿错过这冰雪世界。

在意大利罗马,一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雪迫使罗马竞技场冰封关闭,但也令游客和当地居民有机会一睹圣比特广场和许愿池白雪皑皑的美景。

还有很多人到结了冰的湖泊和河流去溜冰。在德国北部汉堡的奥森奈尔斯特湖,湖面15年来第一次结冰,当地人特地举行一个巨大的冰雪节,预期能够吸引100万人前去度假。

在波兰,有民众乘坐破冰船在冰湖上航行。在捷克,游客们纷纷涌入科威尔达村露营。


德国盖尔森基动物园,一头棕熊在冰上玩耍。

?? 动物扛不住 动物园关闭

法国首都巴黎郊区一家动物园10日关门歇业,原因是近来的严寒天气令园内的动物几乎“扛不住”。这家位于巴黎郊区图瓦里一处私人庄园内的动物园由保罗德拉帕努斯伯爵经营,占地面积大约150公顷,饲养了老虎、大象、河马和熊等多种大型动物。

欧洲近来骤然降温,园内湖泊遭冰封;来自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鸵鸟和长颈鹿纷纷躲在室内,甚至“皮糙肉厚”的大象也扛不住。为此,德拉帕努斯决定暂时关闭动物园,关闭期5天。

相较之下,熊、河马、老虎和斑马似乎更能耐寒,在园内闲逛。

' />

乌克兰的耶夫帕特里亚港口附近的海洋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中新网2月13日电 综合报道,连日不断的严寒令欧亚大陆遭受如“南极般”寒冷的考验,一些地区气温连续破历史新低,达到零下40摄氏度。多国境内的河流、湖泊甚至海岸均结上了厚厚的冰。

其中,东欧与中欧各国的情况最为严重。严寒低温持续笼罩欧洲,22国已经发布极寒警报。

塞尔维亚官员12日称,在科索沃南部山区,9人因雪崩身亡;波兰内政部则称冻死人数新增24人,这令欧洲整个地区因严寒死亡的人数超过500人。


在罗马尼亚,一名行人推着自行车在暴风雪中艰难前行。

在罗马尼亚,当局估计3万人遭大雪围困。整个巴尔干地区超过11万人受困,其中黑山为6万人,约占国内人口总数十分之一。意大利南部极少降雪。这次寒流中,大雪在卡拉布里亚区坎帕纳把许多村庄变为“孤岛”。镇长帕斯夸莱曼弗雷迪说,当地情况如同发生“没有震动的地震”。

不过,寒流也让欧洲出现了许多奇异景象。在瑞士的格兰德森港,不少船只被困在冰中“冻”弹不得。连日降雪也令瑞士看起来像爱斯基摩人的故乡。


在瑞士的格兰德森港,不少船只被困在冰中“冻”弹不得。

?

' />

罗马2月3日遭遇自198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新华社发

严寒袭击欧洲,部分地区出现历史最低气温,在欧洲东部,公路、航空、铁路交通因大雪受阻。

人们无法否认,在北极地区,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施加着其最严苛的“手段”。不过近期,罕见的严寒天气横扫了包括英伦三岛在内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对此,欧洲科学家们将二者联系起来,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北冰洋海冰的融解消退是造成这一反常天气的主要原因。而该事件同时也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

覆盖俄罗斯北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大量消失,因此而孳生的寒流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造成欧洲地区221人死亡。其中尤以乌克兰的情况最为严重。为了避免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再次遭遇冻毙的厄运,该国政府已经紧急为其搭建起大量具备保暖功能及放有食物的帐篷。其他东欧国家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罗马尼亚和波兰在寒流中分别损失了24人和17人。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定,寒冷气流之所以如此复杂、多变,在于北冰洋海冰的溶解,让原本覆盖于冰面之下的洋面,开始直接与大气发生联系和反应。这种变化最显著的后果之一,是影响了俄罗斯北部高压气候系统(该气候系统每年将北极和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带到西欧和不列颠群岛)。此次横扫欧洲的东风寒流,背后正是俄罗斯西北部上空的强烈反气旋。


对此,气候科学家表示,这种异常只能归结为全球暖化造成的北冰洋海冰减少。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斯蒂芬·拉姆斯多夫教授认为,近期的气候变化模式正好与此前通过计算机得出的虎扑篮球:全球变暖下的海冰消失对大气的影响预测相吻合。“海冰融化使得北冰洋海水的温度高于上空的空气,整个海洋就如一台加热器,加速了巴伦支海周边高压气候系统的形成,而后果就是寒冷气候吹向欧洲。”

位于科罗拉多博尔德市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冬天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洋面的海冰数量出现预期中的减少,而该地区洋面上空的空气温度却超过了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俄罗斯西北部、巴伦支海南部上空的强高气压带,阻滞了往年保护不列颠群岛免于冰冻的温暖西风。这种海冰损失与影响南面低纬度地区气流模式的极地高压区之间的联系,已经被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海洋研究所证实。他们指出,海冰融化后释放出的大量热能进入洋面上空的冷空气中,推动冷空气上升,结果导致大气失去稳定性,改变了北极地区与南面地区之间的空气压力差值,进而造成气流模式的变化。

魏格纳研究所的结论得到了斯蒂芬·拉姆斯多夫教授的支持。他表示,该研究验证了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弗拉基米尔·皮特欧克霍夫早先所作的虎扑篮球:海冰融化将引发西欧极寒的计算机模型预测。皮特欧克霍夫博士及同事弗拉基米·西米诺夫是最早提出海冰消失与欧洲冬季更冷之间存有联系的科学家。其在2009年就模拟了海冰消失的气候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在未来的数年里将日渐加剧。

“那种以为边远地区少了一些海冰与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气候系统中的彼此联系非常复杂。巴伦支—卡拉海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反馈机制。”皮特欧克霍夫说。

当然,海冰消失并非造成极寒天气的唯一原因。英国气候研究员亚当·斯凯菲便认为,必定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他表示,当前的极寒天气明显地与上层气流之间存在联系。“30千米上空的气流非常弱,而计算机的模型试验已经多次证明,这种高空很弱的气流,造成了整个北欧的高气压与英国寒冷。” 斯凯菲说。

英国时间2月4日,就在《独立报》这篇分析文章见诸报端的同一天,世界气象组织的发言人纳利斯在日内瓦向媒体公布,当前来势汹汹的严寒天气,是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阻碍了暖空气西进,导致欧洲地区温度骤降。

' />
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欧洲以及亚洲部分国家遭遇了持续性严寒,即使本就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多地温度也比往年低10至17摄氏度,不少地区最低温度破了纪录;多国因冰雪来袭而导致机场瘫痪、道路阻塞甚至路人冻死……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具轰动效应的词语被一些媒体频频使用,以此“解读”极端天气。这让不少专家乃至世界气象组织颇感不妥,因为对当前寒冷天气的误读,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误导人们应对极端天气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当前的寒冬可能并非“最冷”,有关用词并不科学,而天冷可能使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误会进一步加深。

打喷嚏一定是感冒吗?

寒暑自然变换,出现一些冷天对全球气候来说之正常,便如人们常常会打几个喷嚏。大家都明白打喷嚏不一定就是感冒,不过因此担心也是人之常情,这就需要全面“诊断”各种征兆,不能只因为几个冷天就断言地球要“得”小冰河期这个“大感冒”。

针对欧洲个别地区百年不遇的低温,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表示,去年整个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因此我们不认为这次寒潮能创低温纪录。当然,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创纪录低温。”

欧洲今冬也并非最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认为,欧洲等地区的严寒天气将持续几天,但对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就会发现,当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它自2009年12月开始,贯穿整个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时间。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因此,当前的严寒天气并不意味着今冬是欧洲最冷冬天。

对整个地球来说,当前欧洲一些国家的冷天连“喷嚏”都算不上。这边的确寒气袭人,但同属北半球尚未脱离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长滩机场气温超过30摄氏度,打破了最近40年的纪录;在华盛顿,一些樱花也已经提前开了。如果只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变暖,冰河期一说显得滑稽。


“冰河期”结论源自何方?

天气新闻、寒暑现象,与人息息相关,“极”而言之,容易制造“轰动”,但新闻报道终究还是要有原则:不能为求“轰动”而忽略真实和准确。事实不会因炒作而改变。记者调查发现,英国《每日邮报》最先播发了“小冰河期”这样的判断文章,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媒体所引用的“小冰河期”的来源。在不断引用和演绎下,媒体对情况的解读慢慢走了样。然而,《每日邮报》文章的结论并非出自专家。

了解英国媒体的人都清楚,《每日邮报》惯常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它在1月29日刊登的这篇文章,虽然引用了一些认为地球会因为太阳活动减弱而变冷的科研人员的话,但没有一处直接引语中有“冰河期”这个词,而是文章作者本人写道“我们可能甚至会走向一个小冰河期”。就在文章见报当天,英国气象局就迅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驳这篇文章中的“多处错误”。英国气象局认为,现在的寒冷不能用来否认全球变暖。该局发言人丹·威廉斯说:“当前的寒冷天气是短暂的地区性事件,而全球变暖是长期的全球性趋势,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对于当前寒冷天气引起的“冰河期”炒作,还让人想起2010年年底的“千年极寒”事件。当时一些媒体也是“据外媒报道”而宣扬那年年底要出现千年极寒,甚至引起了一些股票价格的波动,但到最后根本就找不到说这话的机构和专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指为臆测。看来在这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也需要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人云亦云的跟风炒作。


全球变暖,因严寒而被误读

无论要证明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都不是简单地列举几个事例这么容易,而需要统计和分析长期的气象资料,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现在科学界主流看法是全球正在变暖,它和当前的寒冷并不矛盾。

事实上,欧洲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多个冬天,却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

多数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

许多专家把欧洲严寒天气归咎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拉尼娜现象。但谁都不否认,它们与全球性气候异常有关。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对英国《独立报》说,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

全球变暖,或许不只是温度上升那么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极端天气,熊熊的山火、呼啸的飓风、炎热的酷暑、滔天的洪水都是它的结果,当然也包括现在的天寒地冻。因此,应对严寒,不能再简单地头疼医头或怨天尤人了,应该把它放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对待(综合记者黄堃 杨骏 刘洋报道)

' />
近期,“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具轰动效应的词语被一些媒体频频使用,以此“解读”极端天气。这让不少专家乃至世界气象组织颇感不妥,因为对当前寒冷天气的误读,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误导人们应对极端天气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当前的寒冬并非“最冷”,有关用词并不科学,而天冷可能使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误会进一步加深。针对欧洲个别地区百年不遇的低温,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日前表示,去年整个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因此我们不认为这次寒潮能创低温纪录。”

欧洲今冬也并非最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认为,欧洲等地区的严寒天气将持续几天,但对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就会发现,当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因此,当前的严寒天气并不意味着今冬是欧洲最冷的冬天。

记者调查发现,英国《每日邮报》最先播发了“小冰河期”这样的判断文章,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媒体所引用的“小冰河期”的来源。在不断引用和演绎下,媒体对情况的解读慢慢走了样。然而,《每日邮报》文章的结论并非出自专家。


了解英国媒体的人都清楚,《每日邮报》惯常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它在1月29日刊登的文章,没有一处直接引语中有“冰河期”这个词,而是文章作者本人写道:“我们可能甚至会走向一个小冰河期。”就在文章见报当天,英国气象局就迅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驳这篇文章中的“多处错误”。英国气象局认为,现在的寒冷不能用来否认全球变暖。

对于当前寒冷天气引起的“冰河期”炒作,让人想起2010年年底的“千年极寒”事件。当时一些媒体也是“据外媒报道”而宣扬那年年底要出现千年极寒,甚至引起了一些股票价格的波动,但到最后根本就找不到说这话的机构和专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指为臆测。

无论要证明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都不是简单地列举几个事例这么容易,而需要统计和分析长期的气象资料。事实上,欧洲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多个冬天,却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正是“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这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