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匹兹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记者鞠鹏摄
新华网美国匹兹堡9月25日电 2009年9月25日,当地时间下午5时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坐的专机从匹兹堡国际机场起飞。大地苍翠,江河纵横,这方山水见证了中国国家元首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的历史时刻。
胡锦涛在4天的时间出席4个峰会,就全球重大问题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立场,同出席峰会的1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交流看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胡锦涛走进联合国总部,很多联合国工作人员欣喜地簇拥过来,无数华侨华人期盼地站在道路旁眺望,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记者高度关注。
胡锦涛走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现场的瞬间,东道国美国总统奥巴马热情相迎,无数照相机喷放光闪。
胡锦涛出席4个峰会,发表4篇重要讲话,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宣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诠释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对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炽热追求。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以3个“坚定不移”主张,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显示了中国着眼发展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态度。
——“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同各国携手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庄严承诺。
一位外国领导人说过,胡锦涛每一次出席国际会议,都发挥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作用,为会议取得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次,胡锦涛的多个重要讲话再次引起热烈反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真诚地对胡锦涛说:“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出席3场联合国会议,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作用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后,很多与会者在发言中高度评价讲话提出的主张和举措,认为中国的宣示鼓舞了人们对哥本哈根大会前景的预期。印度总理辛格对胡锦涛说,胡锦涛的讲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印度非常赞赏中国的举措,他要深入研究中国的观点和主张。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向胡锦涛表示,她仔细聆听了讲话,非常赞同胡锦涛提出的重要主张。活跃在环保领域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胡锦涛说,中国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期待中国在这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会场外,很多国家的新闻记者向中国记者询问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胡锦涛的发言稿,并踊跃参加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理念,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对国际社会正确思考和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起到了重要推动和催化作用,必将受到深度关注。
胡锦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进行的这次重大外交行动,生动地说明,中国理念鼓舞世界,中国作用是世界的期待。
' />
卡扎菲联大发言时作势撕毁联合国宪章。
对于曾经惹怒过他的强国,卡扎菲可以一面握手言和一面又不忘给他们制造难堪
特约撰稿/荣筱箐(发自纽约)
正在纽约召开的第64届联合国大会让曼哈顿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盛景,欢迎的队伍、抗议的人群,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有警察保驾护航的车队,各国首脑使节的聚会带来的热闹,让这个原本就熙熙攘攘的城市显得更加拥挤和忙碌。
但对于一名与会者,这热闹早在他抵达纽约之前的一个月就已经开始了,这个人就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卡扎菲绝对不乏制造热闹的资本,他头上并没有顶着总统或总理的头衔,人们常常用他的军中官衔上校来称呼他,但他却是利比亚的实权领袖。
事实上,这位出生在沙漠中的牧民之子自从27岁时靠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利比亚的帝制至今,已经统治这个国家40年之久。古巴的卡斯特罗去年卸任,加蓬的邦戈今夏辞世之后,卡扎菲就成了当今世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非皇室国家首领。
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平时不是一身戎装就是穿着自己部落的长袍,无论出访哪里都不住酒店而是住在随身携带的游牧民族的帐篷里,身边围绕着随时准备以死护主的美女保镖,有时还带上一两头马匹和骆驼,这次来参加联大是这位传奇人物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伤口又被撕开
自从8月底利比亚宣布卡扎菲将来参加联大后,纽约就像开了锅。按照与联合国的协议,美国必须为所有前来参加联大的国家首脑提供签证,所以美国国务院这次并没有在签证问题上刁难卡扎菲,但他的帐篷却成了让国务院头痛的难题。卡扎菲原本打算把帐篷搭在离联合国总部比较近的中央公园,但因为安全问题遭到拒绝,之后他又改变计划,希望把帐篷搭在与曼哈顿一水之隔的新泽西州英格伍德市一处利比亚早些年出资买下的土地上,但却引起更大的风波。
从新泽西州官员到普通市民,都拿出以死相拼的架势力阻卡扎菲入住。曾经担任英格伍德市市长的现任新泽西州国会议员罗斯曼(Steve Rothman) 说,利比亚的那块地当年成交时就有协议,只能允许利比亚大使休憩娱乐所用,不允许卡扎菲本人涉足,如果国务院违反规定允许卡扎菲把帐篷支在那里,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
遭到这样的阻力,卡扎菲只好决定放弃支帐篷的计划,“入乡随俗” 入住酒店。即使这样仍然没能避免麻烦,纽约地方媒体得知利比亚已经在曼哈顿中城的皮埃尔酒店预定了房间后干脆把去酒店最方便的乘车路线登在报纸上,以方便人们前去示威。
当记者致电蒙耐提(Bob Monetti)时,他正在忙着为几天后的抗议示威制作标语牌。“我们已经做了200多个标语牌,但到那天来的人可能会更多,他不让别人活,我们也不会让他安生。”蒙耐提说。
这个让蒙耐提如此愤慨的“他”就是卡扎菲,对于这位66岁的退休工程师,卡扎菲无异于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他曾经在他的心上戳了深深的一刀,而现在又要来往伤口上撒盐。
蒙耐提一辈子都忘不了,21年前的那一天,他下班回到家,打开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PA103在洛克比上空爆炸的消息,在电视屏幕上打出的遇难者名单中,蒙耐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20岁的儿子里克。那一天,作为雪城大学的学生,里克刚刚完成了在伦敦的交流学习踏上回家的路。
蒙耐提不愿意再提那一刻他撕心裂肺的感受,和很多遇难者家庭一样,他曾经希望永远都不再翻开这痛苦的记忆。但8月底,在利比亚强烈要求和英国的斡旋下,苏格兰司法部决定以人道原因释放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洛克比案嫌犯迈格拉希,蒙耐提在媒体上看到迈格拉希返回利比亚时受到的“英雄般” 的欢迎,他心上的伤口又被撕开了。
事实上,蒙耐提的愤怒只是迈格拉希归国事件的冰山一角,卡扎菲对这件事的处理不仅激怒了遇难者家属,还让英国政府陷入尴尬,让美英两个至交盟友产生了间隙。在迈格拉希归国前,英国首相布朗特地致信卡扎菲,要求低调处理此事。
没想到卡扎菲不仅派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前去护送迈格拉希回国,机场还有手持利比亚国旗的上千人的欢迎队伍。在事后的讲话中,卡扎菲对布朗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夫妇点名感谢,引来美国指责英国是为了一笔9亿美元的石油开采合同而讨好利比亚。
不过,正像卡扎菲当年在利比亚人心中是“沙漠英雄” 而却被美国人称为“中东疯狗”,对于迈格拉希归国事件,不同的视角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像。
利比亚至今坚持迈格拉希是无辜被冤判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一些欧美人士、甚至死难者家属的认同。美国利比亚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德森2003年接受国际关系协会采访时虎扑篮球:洛克比空难问题做了如下评论:“对我们来说没有比归罪于某一个国家更好的方式,但事实上,可能有一群人都参与其中。”
至于迈格拉希这次回国,利比亚驻美大使奥贾黎9月2日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说,其实他并不是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受到了“大张旗鼓的红地毯式的欢迎。” 奥贾黎说当时没有任何国家领导人或国际媒体到机场候机,到场的人群大部分是迈格拉希的亲友和部族同袍,按照利比亚的标准,这样的欢迎根本不算盛大。
“美国人看到的是一个恐怖分子在一个热衷于大屠杀的国家里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而利比亚人看到的是一个将死的,被自己的同胞和世界上很多人认为是无辜的人,接受家人的拥抱。” 奥贾黎说。
多年爱恨情仇
除了洛克比的旧伤口,美国人对卡扎菲独特的“欢迎”方式背后更积蓄了40年的恩怨情仇。当年卡扎菲趁亲西方的伊德里斯一世(King Idris I)去希腊疗养之际发动政变之后,利比亚这个位于北非和中东接壤要塞之地的国家就再也不是之前那个任列强欺凌和宰割的穷国。
年轻的卡扎菲是个脑袋里装满了革命和解放念头的理想主义者,在自己的国家里,他试图推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实施国有化和私营结合的经济模式。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戒酒戒赌。对于邻国,他希望大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他一直倡导以共同的宗教为基础,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一个不分国界的统一国家,70年代利比亚曾经几次尝试与周边国家合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卡扎菲将失败的理由归结为很多阿拉伯国家革命意志不坚定,但这却没能让他改变天下大同的理想,他开始把这种理念向非洲推进。今年2月,卡扎菲被选为非洲联盟主席时,还在演讲中呼吁到场的非洲国家首领一起努力建立“非洲合众国”。甚至对于中东地区最棘手的巴以问题,他也认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应当尽弃前嫌,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对于西方强国,卡扎菲就表现出宁折不弯的态度。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把独立和解放作为纲领的组织都能得到利比亚的援助,包括让英国和美国恨之入骨的爱尔兰共和军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这让卡扎菲在西方国家眼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1972年的幕尼黑奥运会血案、1986年的柏林Discotheque爆炸案,卡扎菲都被指责是幕后推手。美国甚至以此为由在1986年4月向利比亚的两个城市投下炸弹,被炸死的60名利比亚人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汉娜。
不过让利比亚和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这一年12月,载着259名乘客从伦敦飞往纽约的泛美公司的PA103号班机,起飞半个小时后在苏格兰的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从天上到地下一共有270人遇难,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国人。
两国成立的调查小组发现飞机是被放置在行李舱中的一枚定时炸弹引爆的,并且认为事件与利比亚特工人员有关。
游戏结束了
在利比亚被西方国家孤立的90年代,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取代了意识形态之争成为各国眼里的头等大事,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迅速从对立走向合作,而利比亚却在孤军奋战中看着每年几十亿美元的财富白白流失。
这时的卡扎菲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不再是当年那个火爆激进的莽撞小伙儿,而是已经成为一个更加睿智和务实的成熟领导人。他显然不希望利比亚成为古巴或朝鲜,他开始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99年,在当时的南非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斡旋下,卡扎菲终于同意交出洛克比空难疑犯。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利比亚成为第一个发表声明谴责基地恐怖分子的国家,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卡扎菲的情报局长库萨就在欧洲密会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并将一份基地组织疑犯名单交给了美方。
2003年是卡扎菲与西方国家修好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他先是宣布利比亚将放弃研制核武器,接着又致信联合国,承认利比亚在洛克比空难中负有责任,并承诺赔偿每个死难者的家庭1000万美金,这些举动不仅让联合国彻底结束了对利比亚的制裁,也使美国把利比亚从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除去。
不过卡扎菲始终没有承认利比亚是洛克比空难的制造者,并一直坚持因此被苏格兰法庭判处终身监禁的利比亚情报人员迈格拉希是冤枉的。虎扑篮球:对死难者的赔偿,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让钱见鬼去吧,钱是什么东西?钱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的,现在我们赔了钱,以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4年3月,卡扎菲在利比亚人民大会上的讲话更明确地阐述了这种想法:“我们曾因帮助一些人被世界孤立,但那些人却绕过我们同孤立和反对我们的国家交好,使我们限于尴尬和被动的境地……曾经互相杀戮的人们正在握手言欢。那么,曾经为他们而被孤立的我们,又何必为他们继续与人为敌呢?这场游戏该结束了。”
不改狂傲性格
利比亚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无法抵挡的诱惑,让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卡扎菲抛来的橄榄枝。从2004年起,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萨科齐、美国国务卿赖斯先后访问利比亚,卡扎菲也应邀出访意大利、法国,跨国石油公司与利比亚签下一个又一个开采合约,利比亚在联合国中地位也不断上升,不仅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会员,还成为今年联大的轮值主席国。
国际制裁这种手段对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奏效,只有对利比亚是真的奏效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拉伯问题专家杜恩(Michele Dunne)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卡扎菲的“回归”给了布什政府一个绝好的吹嘘机会,美国方面把这归功于伊拉克战争,说卡扎菲是因为被萨达姆的下场吓怕了,才成了“回头浪子” 。但这其实是低估了卡扎菲。
虽然已经算是重回国际社会,卡扎菲一身傲骨的铁汉性格似乎并没有改变,对于曾经惹怒过他的强国,他可以一面握手言和一面又不忘给他们制造难堪。2004年,卡扎菲在他的帐篷中会见了前来做破冰之旅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两人席地而坐,卡扎菲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光着的脚伸到布莱尔面前,然后放了一个响屁,令布莱尔非常尴尬。
今年6月,卡扎菲第一次到曾经在利比亚进行殖民统治40多年的意大利访问,他特意穿上了一套白色军装,胸前不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军功章,还挂了一幅当年因反殖民统治被意大利人杀害的利比亚游击队长马塔尔的照片。到机场迎接卡扎菲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见到此情此景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他对现场的记者耸耸肩说:“意大利与利比亚之间的漫长而痛苦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而来纽约参加联大之前,卡扎菲又惹恼了美国人。
卡扎菲总是希望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让利比亚国民和在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屈尊。“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欲擒故纵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说。
不过,对于卡扎菲,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也许永远都会把自己当作是沙漠里的一棵胡杨树,不理会盐碱风沙,按照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或者是一个固执而坚定的游牧人,背着帐篷、牵着骆驼,硬要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 />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9月25日落下帷幕。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发表《领导人声明》,承诺协调政策确保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此次峰会的召开正值全球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匹兹堡峰会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迄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落实前两次峰会成果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形势和促进国际合作,阐述了中方的看法和主张。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二十国集团自伦敦峰会以来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已将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挽救回来,并为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说,这次峰会建立了一个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更平衡和更强劲增长的新框架。
各国代表团人士在会后大都对会议的成果表示满意,但观察人士指出,会议所描绘的成长和改革的“路线图”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考验。
公报要点
在包括序言和正文在内的长达80多条的《领导人声明》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说,经济复苏的进程尚未完成,各方承诺将在短期内继续实施刺激计划,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但同时,一旦时机合适,各方将以“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准备退出战略。
对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这次峰会做出了比较谨慎、客观的评判。声明指出,世界经济已出现复苏征兆,但复苏趋势并不是很牢固;尽管世界经济正在走向正常,但不能自满。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率高、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在声明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得到提升。
在声明中,领导人承诺,各方将注资超过5000亿美元,用于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借款安排”机制。领导人还承诺在2010年年底前制定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提高银行资本标准。在金融监管方面,领导人提出了对金融高管薪酬进行改革、把金融衍生产品纳入管理、实行跨国金融监管等建议,这对于各国政府强化金融监管具有指导意义。
领导人在声明中还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与会领导人支持美方提出的解决世界经济失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世界经济失衡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个信号。如何在世界经济好转之后摆脱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需要各国协调的一个大问题。
在《领导人声明》中,领导人还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机制化,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加拿大、韩国、法国将分别主办接下来的峰会。
中国主张
中国在此次峰会上继续表达对贸易保护的反对意见。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发言指出,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继续承诺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在锁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成功。
此前胡锦涛主席在纽约和奥巴马总统的双边会谈中明确表示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的特保措施不符合两国利益,希望类似事情不应该再次发生。奥巴马则回应说,美国致力于继续拓展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并称美方愿同中方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经贸领域问题。
中方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在短短几个小时的多边会谈中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触及一个具体的双边问题。双方将在会后进一步进行接触与谈判。
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还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但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和曲折的过程,”胡锦涛主席说。
他指出国际社会仍然面临三项重要任务。第一,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应该保持经济刺激方案力度,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上多下工夫,同时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潜在通胀风险保持警惕。第二,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心不能减弱、目标不能降低。应该着力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还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第三,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为此,应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加大形式多样的发展投入;高度重视技术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差距创造条件。
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25日,其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
' />胡锦涛在4天的时间出席4个峰会,就全球重大问题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立场,同出席峰会的1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交流看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胡锦涛走进联合国总部,很多联合国工作人员欣喜地簇拥过来,无数华侨华人期盼地站在道路旁眺望,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记者高度关注。
胡锦涛走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现场的瞬间,东道国美国总统奥巴马热情相迎,无数照相机喷放光闪。
胡锦涛出席4个峰会,发表4篇重要讲话,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宣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题为《同舟共济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诠释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对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炽热追求。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以3个“坚定不移”主张,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显示了中国着眼发展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态度。
——“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同各国携手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庄严承诺。
一位外国领导人说过,胡锦涛每一次出席国际会议,都发挥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作用,为会议取得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次,胡锦涛的多个重要讲话再次引起热烈反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真诚地对胡锦涛说:“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出席3场联合国会议,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作用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后,很多与会者在发言中高度评价讲话提出的主张和举措,认为中国的宣示鼓舞了人们对哥本哈根大会前景的预期。印度总理辛格对胡锦涛说,胡锦涛的讲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印度非常赞赏中国的举措,他要深入研究中国的观点和主张。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向胡锦涛表示,她仔细聆听了讲话,非常赞同胡锦涛提出的重要主张。活跃在环保领域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胡锦涛说,中国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期待中国在这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会场外,很多国家的新闻记者向中国记者询问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胡锦涛的发言稿,并踊跃参加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理念,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对国际社会正确思考和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起到了重要推动和催化作用,必将受到深度关注。
胡锦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进行的这次重大外交行动,生动地说明,中国理念鼓舞世界,中国作用是世界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