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

中新网7月20日电英国媒体20日报道称,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审判完毕、从美国返回俄罗斯之后,被迫离开了房地产行业。同时,俄罗斯政府也不向她支付任何资金。所以查普曼现在身无分文,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报道指出,这样一个性感的“话题美女”,同媒体交易是其最务实的选择。报道称,她有意为《花花公子》拍照,或是将自己的故事以6.4万英镑的高价卖给媒体,出版成书或是拍成电影。

据悉,查普曼之前已经答应美国官方,不利用自己的故事来获利。所以如果她和《花花公子》的协议进展顺利的话,她很可能会将所得收入转到一名同伴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

' />
杨美萍国际周刊专稿

闹得沸沸扬扬的美俄间谍案日前落下帷幕,其中美女间谍查普曼的经历和戏剧性的结尾让世界媒体瞠目结舌,而查普曼曾居住过的英国城市伦敦和间谍交换地点维也纳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媒体称,伦敦聚集着大量的俄罗斯人,这使它成为“间谍的温床”,而维也纳更是有名的“间谍之都”,这两个城市出现在美俄间谍风波中,一点也不奇怪。

【伦敦:反俄势力大本营】

俄罗斯人遍布各阶层

安娜·查普曼的英国前夫在她落网后曾接受采访,披露这位美女间谍婚后的转变。他说,在他们婚姻的最后阶段,查普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变得非常神秘,常常一个人去和‘俄罗斯朋友’见面,我猜那是因为她在和俄罗斯政府联系。”

他还说,从2002年到2007年,查普曼在英国的这几年,正好是她从一个幼稚但野心勃勃的年轻学生发展成久经世故、擅玩阴谋的名流人物的时候。

熟悉英俄关系的观察家们不会对伦敦出现在这场冷战式间谍风波中感到惊讶,这个城市本来就被称为“泰晤士河上的莫斯科”或“伦敦格勒”,那里聚集了大量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几乎遍布伦敦社会的各个阶层。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批银行家、学生、难民等各种身份的人涌入后,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俄罗斯人落户英国。在有些年份,英国政府发出的签证甚至超过十万份。

在切尔西国王大道的奢侈品店里听到俄语是很平常的事。整个伦敦市,至少已经创办了四份俄语报纸,俄罗斯食品商店、俄语学校和俄罗斯律师事务所更是比比皆是。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奥尔加·亚特塞娃11岁就因父亲工作需要移居伦敦,她说,有钱的莫斯科父母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书已经形成一种趋势。而这些孩子回到俄罗斯后就进入家族企业工作。

亚特塞娃对自己的身份有着矛盾的心情。她说:“我的人生一半是在莫斯科度过的,另一半是在伦敦。”

她很羡慕那些融入英国社会的俄罗斯寡头们,“我喜欢的是,他们为英国社会作贡献的方式,既有慈善事业,也有投资。他们并不把自己隔离开来,而是融入这个社会。”


最大反俄势力在伦敦

不过,自2006年俄罗斯前特工列维年科在伦敦被谋杀后,英俄两国关系就弥漫着重重疑云。俄罗斯曾宣布驻俄英国文化处官员为间谍,最终导致两国相互驱逐外交官,外交关系迅速跌至冷战时代。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室主任乔纳森·伊亚尔说:“可以说,这次美俄间谍风波是俄罗斯安全部在伦敦活动的小插曲。”

而英国媒体最近则援引匿名情报专家的话报道称,俄罗斯目前在英国部署的间谍人数之多堪比前苏联时期的克格勃。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在那里部署这么多人手呢?最明显的解释是,伦敦是很多反对俄罗斯现总理、前总统普京的富豪寡头聚集的地方。

伊亚尔说:“如果你要找反对克林姆林宫的最大势力,那不在俄罗斯国内,而是在伦敦。在这里,有的是人愿意花钱进行各种活动。”

在伦敦,普京最大的敌人是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2001年,他和克里姆林宫决裂后就逃往到英国。俄罗斯政府多次试图将他引渡回国均没有成功。英国媒体称,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至少遇到过一次暗杀。2007年,他宣布将策划一场新的俄罗斯革命。现在,别列佐夫斯基已经取得了英国护照,他的盟友还包括流亡伦敦的车臣流亡分子扎卡耶夫。

据悉,2000年抵达伦敦的列维年科曾为别列佐夫斯基雇用。他还说过,自己曾接到命令,要暗杀别列佐夫斯基。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克斯·普拉夫达说:“在历史上,英国和苏联就一直存在情报方面的纠纷。但是近来,莫斯科开始把英国看成是潜在的反俄中心,而别列佐夫斯基和扎卡耶夫的存在更是证明英国政府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的证据。”

而在本次换谍行动中,被俄罗斯释放的四名西方间谍之一、核专家伊戈尔·苏佳金也开始在伦敦生活。又多了一名反对克里姆林宫的人士,俄罗斯的特工们恐怕更不会撤退了。


【维也纳:著名的“间谍之都”】

一个多世纪的情报中心

美俄这次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交换间谍。这再次提醒人们,一个多世纪以来,维也纳一直在欧洲间谍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堪称“间谍之都”。

维也纳位处欧洲中心,连接欧洲各国。它的间谍史要追溯到19世纪末期,那时的奥匈帝国还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当时奥匈帝国各地都有势力派遣特务进入维也纳。随着奥匈帝国瓦解,一战后的中欧又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越来越多的间谍机构开始在维也纳驻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维也纳自然成为了欧洲的情报中心。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也把维也纳当成收集情报的好地方。

作为“间谍之都”,维也纳最出名的时候是在1945年到1955年间。二战结束后,这座城市被英、美、法、苏分区占领长达10年,也自此成为东西欧的间谍战场。各国情报机构纷纷在维也纳设立分号,其中最活跃的当属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俄罗斯克格勃。

据说当时来自各国的间谍布满了维也纳的地下水道。这一情景还被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写成小说《第三个人》,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奥地利情报、宣传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齐格费里德·比尔说:“奥地利到处是难民和来讨生活的人。这些外国人当中,很多人都有特务们需要的信息。有些告密者被生活所迫,甚至拿情报换食物和酒。”

美英曾采取代号为“白银计划”的行动,破解苏联司令部的电缆网络图,窃听苏联的电话内容。苏联1984年成功反间,在当地收买美国中情局特工霍华德,取得美国在莫斯科间谍网的资料,多名美国间谍被驱逐出境。

目前商业间谍居多

二战后,奥地利保持了中立国的身份,再加上维也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召开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自然也逃不过各国间谍们的青睐。到现代,维也纳仍然是联合国的总部之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等数不清的国际机构总部所在地,外交人员多达一万七千人,有分析家估计,当中有一半与各国情报机构有关。

比尔说:“所有在冷战时期在维也纳活动过的情报机构现在仍然存在。”但他估计,目前活跃在维也纳的间谍人数约为2000人到3000人,其中很多人都是商业间谍,政治间谍已经很少见了。

而奥地利内政部今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该国依然是“外国情报机构活动的重要舞台”。报告称:“外交使团和国际机构中情报人员的人数依然非常高。”

此外,奥地利法律规定,对奥地利以外的国家进行间谍活动不算犯罪,这更吸引了大量间谍的涌入。比尔说:“在维也纳,当局总是在该闭只眼的时候闭眼,该睁只眼的时候睁眼。”

作家保罗伦德凡曾在维也纳做过几十年记者,他回忆冷战时代的维也纳说:“这里没有真正的反间谍人员,你可以为所欲为。当年曾有一个笑话说:在维也纳,间谍可比士兵还多。”


维也纳人挺兴奋

此次美俄交换间谍的行动或许让人们回忆起了维也纳“间谍之都”的名号,但是也显示了它在各国间谍战中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维也纳或许是间谍的活动中心,但以前柏林才是各国经常交换被俘间谍的地方。

虽然奥地利政府对此次美俄的做法没有发表评论,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奥当局肯定也在其中发回了作用。

维也纳人似乎对这则新闻并不感到惊慌,反而似乎还为这个城市在间谍史上的作用感到兴奋。就在间谍交换当晚,市民克里斯特尔·利兹还出门散步。她表示,自己听说维也纳被称为“间谍之都”时很惊讶,“我敢肯定间谍们都做得很成功,但是我不认为他们需要出动这么多人手。”

' />

俄美间谍案主角之一安娜-查普曼如今受到家乡伏尔加格勒市的狂热追捧,有可能会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形象代表,甚至可能参加明年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

美联社维也纳7月15日电报道,在21世纪的间谍世界里,美国逮捕俄罗斯间谍只是小事一桩。现在,真正的殊死搏斗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东方:“基地”组织的双重间谍杀死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伊朗核科学家神秘失踪或死亡、沙漠里获得的线索表明了核扩散的重大威胁。

随着冷战的结束,现在大部分美国间谍将目标转向了完全不同的敌人。

前CIA特工、现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特别顾问的马克·塞奇曼认为,在美国逮捕这些俄罗斯间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说,其他国家或恐怖组织构成的威胁更大,它们使用更为先进的监视方式或者在密谋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

德黑兰否认在研究核武器。但是情报显示,德黑兰一直在致力于核武器的细节问题,其中包括导弹弹道,以及引爆核弹头的理想海拔高度等。由于这些情报对伊朗及其对手而言都非常重要,解开该国核秘密的情报战有时候会变得非常血腥。

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国在从空中和地面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叛乱分子发动袭击时既会依赖情报人员也会依赖电子设备。与此同时,恐怖分子也在利用他们自己的特工来对美国及其政府部队造成破坏。

他们的战术很强大。去年12月,一名装成告密者的自杀式袭击者在阿富汗的一美军基地引爆了身上的炸弹,造成7名CIA特工和一名约旦情报官员死亡。

难怪,相比之下,上周用10名俄罗斯间谍来交换4名被俄罗斯关押的英美间谍的做法似乎有些老套。

著名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上周在英国《卫报》的一篇社论中称这10人是“小屁孩儿”。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说,这些特工并没有向克里姆林宫提供过任何秘密。

14日,当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伊朗核科学家阿米里身上时,那个间谍故事本身似乎已经过时了。

' />
中新网7月15日电据香港《文汇报》15日报道,上周美俄两国完成间谍交换,美国将10名间谍递解出境,另外1人潜逃。但原来还有第12名间谍,他曾于微软公司华盛顿总部任职软件测试员9个月,美国国土安全部以违反美国移民条例为由已将其递解出境。

该间谍名为卡列特尼科夫,年约20多岁。根据他的Facebook主页,他于2009年在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毕业,已婚,曾在微软任职。

传查普曼假结婚

此外,备受传媒关注的美女间谍查普曼,遭英国撤销公民资格。有传她和前夫亚历克斯是假结婚,目的正是取得英国国籍。查普曼前日则在Facebook引用英国文豪狄更斯《双城记》名句留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 />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13日报道,由于担心被美国遣返的10名俄罗斯间谍中存在双重间谍,俄对外情报局将对遣返人员进行为期三周的甄别。

报道称,于上周五乘飞机返回莫斯科的10名间谍目前被俄对外情报局关押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秘密院落中。美俄于上周五完成了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间谍互换行动。

俄罗斯情报部门消息人士称,被遣返的间谍将接受包括测谎仪在内的一系列严格测试以确定他们中是否有人是双重间谍,并查明他们的身份是如何暴露的。一名消息人士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应当被叫作审讯。但是如果调查表明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相关人员将被解雇。”消息人士证实,俄对外情报局正在积极寻找相关人员是否有背叛行为。情报专家称,在没有内部人士揭发的情况下,曝光长期潜伏人员的身份几乎是不可能的。俄对外情报局将对所有知情人士展开详细的调查。

《每日电讯报》预计,包括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在内的俄罗斯间谍将在接下来的二至三周内被关押在对外情报局的秘密院落。他们的亲属可以对他们进行探视,但他们本人不能离开院子。

另据报道,美联邦调查局正在驱逐一名23岁的俄罗斯男子,这名男子也被怀疑从事了间谍活动。美国官员称,他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指控那名男子。该男子是被指违反移民法律而遭到逮捕的。美国官员表示,这名男子与那些被驱逐的间谍看起来没有直接联系。

此外,有消息称,被驱逐的一名俄罗斯特工安德列?比尔祖科夫曾试图对美国很有影响力的风险评估公司“战略预测”进行渗透。这家总部在得克萨斯州的公司称,比尔祖科夫与他们举行了五次会谈,试图在他们的计算机上安装他的软件。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治?弗里德曼称:“我们怀疑,如果他给我们的计算机安装了软件,我们的服务器将泄密。我们当时不知道他是谁。我们在此之后向联邦调查局报告了此事。”(宋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