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萨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资料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跟踪报道

本报讯 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昨日在曼哈顿出席了新闻发布会。面对在场的150位国际记者,略萨用西班牙语、英语和法语回答问题,并表示,身为作家,“介入公众事务是一种义务”。

略萨说:“当我接到瑞典学院的电话时,起初还以为是有人跟我开玩笑。”用西班牙语写作的略萨表示,诺奖不光是对于一位作家、也是对他所用文字的认可。

1976年曾与略萨有过矛盾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前日在微博上对略萨留言说:“如今我们都一样了”。尽管有媒体指出这句话暗带讽刺,略萨在现场还是表示“很感激马尔克斯的留言”。

愿以“作家身份”被记起

获知略萨得奖后,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赞扬了略萨对拉丁美洲文学的贡献。在发布会现场,许多记者都问起了作家写作与政治的关系。略萨回应:“我是作家,同时也是公民。在拉丁美洲,许多基本的问题如公民自由、宽容、多元化的共处等都未得到解决。要拉丁美洲的作家忽略生活里的政治,根本不可能”。

洛杉矶一位大学教授认为,1990年略萨参与总统竞选可以看做是略萨生涯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是作家与业余政客,他执迷于文学;在此之后小说对他已无足轻重,檄文成了他的第一利器。”不过略萨表示,希望将来人们记起他时,“记起的还是一位作家”。


作品带有自传痕迹

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11月底将推出略萨作品《酒吧长谈》《坏女孩的恶作剧》。

《坏女孩的恶作剧》的译者尹承东介绍说,略萨的每一篇作品都带有自传成分,而这部作品更是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略萨也表示,他是通过回忆来讲上世纪50年代的利马、60年代的巴黎、70年代的伦敦和80年代的马德里。

采写/本报记者张璐诗张弘

略萨来信

今年4月30日,略萨特意为中国读者写来书信。

亲爱的朋友们: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短信。说真话,我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现在我知道了,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文学是一种世界语言。尽管读者在时代、地点、信仰和语言上千差万别,但文学在他们中间确立的却是人类的团结、感情的纽带、共同的愿望和情感的交融,以及相互的声援。我希望我的著作带给我的中国读者的信息:友谊、理解和兄弟之情。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信件有删节)

' />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奖人,日本人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以及美国人理查德·赫克,虽然多年来都进行着同一领域研究,并因同一研究课题分享奖项,却不曾共事或合作。

他们发现以钯元素(palladium)催化化学反应,连结碳原子制成复杂的化合物,让全球化学家以此为基础,开发电子产品及研究制药,为治疗癌症及艾滋病等带来曙光。

美国化学学会也赞扬三人的研究,改善数以百万人的生活,为医药等带来革命。

科学家正研究以钯催化作用,合成海绵中微量的抗癌物质,对抗鼻咽癌、肺癌及直肠癌等,并研制治疗爱之病新药。新型抗生素,以至消炎药“Naproxen”都是由有关化学反应合成,估计制药业至少两成半的化学合成,都依赖他们研究出的化学反应方法,其中“根岸偶联反应”用于合成新兴抗癌化合物;“铃木偶联反应”则由工业生产、农用化学品,以至抗高血压药物等,都有广泛使用。现时各种塑胶制品及电子产品,例如超薄电脑屏幕等,都有赖他们的研究。以有关反应合成的荧光染剂,更有助研究人类基因排序。

75岁的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周三在美国印第安那州住家,通过电话接受身在斯德哥尔摩的记者的采访时说,获得诺贝尔奖是梦想成真。他的学术发现从没申请专利,期望造福社会,他说自己的研究只是完成了一半,打算以奖金资助自己继续研究。

根岸1935年在中国长春出世,1958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化学公司工作,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80岁的铃木章(Akira Suzuki)则期望获奖有助推动日本年轻人致力科研,他说:“我不知自己还可活多久。对于日本只有少数年轻人对科学,尤其是化学感兴趣,我感到很失望。日本天然资源匮乏,国家全靠国民的努力及知识,我希望可继续努力协助年轻人。”

铃木1959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回国后,他于1973年就任北海道大学工学系教授,他现在是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首相菅直人祝贺两人获奖,希望奖项可推动年轻人为诺贝尔奖而奋斗。铃木向菅直人说:“日本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希望首相能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日本迄今已有7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获诺贝尔奖项的日本人共有18人。

另一得奖者,79岁的美国人赫克(Richard Heck)从美国特拉华大学退休后,目前和菲律宾籍妻子定居马尼拉。他说,他对得奖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目的只是要为化学界做一些有用的事。

这位特拉华大学名誉教授也说,他不会因为获奖而再回到实验室工作或是回去教书,而是会继续目前的退休生活。

' />
两名英国科学家发现“超级材料”获诺奖(图)

51岁的海姆

两名英国科学家发现“超级材料”获诺奖(图)

36岁的诺沃肖洛夫共获物理学诺奖

“琢磨”铅笔芯也能得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俄裔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开发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这种最薄、也最坚硬的“超级材料”来自于常见的铅笔芯。

最薄但也最硬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这种二维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强度却是钢材的100倍。它是目前室温导电速度最快、力学强度最大、导热能力最强的材料。

2004年,以铅笔芯主要成分——石墨为实验对象,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成功通过机械微应力技术,将石墨分离成较小的碎片,最终得到了石墨烯这种新型超薄材料。当时,两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透明胶带,将一张纸上的铅笔笔迹进行反复粘贴与撕开,这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小,最终他们通过显微镜在大量的薄片中寻找到了厚度只有0.34纳米的石墨烯,而20万片石墨烯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


推动电子革命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石墨烯将推动新型材料的研发,并引发电子产品的新革命。“由于它基本上是透明的,而且有极好的导电性,石墨烯很适合制作透明的触摸屏,轻型显示屏,甚至太阳能电池。”

诺贝尔奖委员会发言人称,通常诺奖只奖励那些已经得到广泛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但这一次,委员会强烈认为,应当明确认可石墨烯这种有巨大潜能的新型材料。

海姆现年51岁,拥有荷兰国籍,诺沃肖洛夫则年仅36岁,拥有英国和俄罗斯双重国籍,两人都出生和长大在俄罗斯。诺沃肖洛夫则是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让电脑更敏捷

去年,海姆已经因其石墨烯领域的研究,荣膺科伯尔欧洲科学奖,其获奖理由是石墨烯这种新型材料“有望给微电子世界带来革命性变化”。而被问到未来石墨烯的实际应用时,海姆表示,其用途或许不可限量,“我希望石墨烯能像塑料一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种新“超级材料”,石墨烯可用于制造卫星、飞机、汽车,并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有科学家预测,石墨烯能代替现有晶体管的材料硅,使电脑运行速度更快。


化平凡为神奇

伦敦国王大学材料科学研究部门的负责人马克·米多尼克表示:“今年的物理学奖将让每一位科学家的脸上露出笑容,因为这表明你天天在实验室忙碌也能赢得诺贝尔奖。”他指出,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利用塑料胶带这种简单工具偶然发现制备石墨烯的方式,“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能从铅笔芯中发现这种新型材料,但只有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仔细研究了它,祝贺他们!”

曼彻斯特大学校长罗斯维尔称:“这个消息令人惊喜,我们很高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对石墨烯的研究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认可。这再次证明,源自对科学好奇心的基础研究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益处。”

■ 反应

英科学界赞“原创科学”

2010年诺贝尔奖已揭晓的两项大奖,均与英国科学界有关,这让该国科学界引以为荣,并肯定该国的“原创科学”文化。

生理学或医学奖首先揭晓,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此殊荣。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彼得·梅恩教授表示,继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奖后,物理学奖也被两位在英国大学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摘得。

“这明确意味着——在充满竞争的全球科研领域,英国占据重量级位置。”梅恩说。

伦敦国王大学的米多尼克博士也认为,英国科学界的独特文化应得到认可,在这样的氛围下,科学家的原创性一直得到认可,他希望英国政府继续培养而非限制这种文化,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前沿技术和社会财富。

' />

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4日,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罗伯特·爱德华兹在英国剑桥的资料照片(2008年7月12日摄)。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今年的揭晓仪式按惯例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200人的大厅同往年一样座无虚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获奖者的名字——罗伯特-爱德华兹。

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克里斯特·赫格说,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不育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单纯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的疗效非常有限,但这一切都随着体外受精技术的产生而得到解决。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爱德华兹1925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二战后,他先后在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他开始在英国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并开始了他对人体受孕过程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爱德华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外受精研究中心。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社/法新

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们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技术,并向全世界推广。目前,全球已有大约4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爱德华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的奖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的公布揭开了今年“诺贝尔周”的序幕。未来一周内,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奖项的获奖者名单将陆续揭晓。

爱德华兹小传

罗伯特·爱德华兹现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他1925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战后,爱德华兹先后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于1955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是有关在实验鼠体内培育胚胎的研究。


1958年,爱德华兹进入英国医学研究院,开始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从1963年起,爱德华兹开始在剑桥大学供职,并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研发出体外受精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基于这一技术,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出生。随后,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又共同创立了全球首个体外受精研究中心——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爱德华兹多年来一直担任该中心研究部主任,并同时担任生殖医学领域多个有影响力刊物的主编。

在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前,罗伯特·爱德华兹已多项荣誉加身。2001年,这位“试管婴儿之父”获得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而这一奖项的得奖者中有一多半获得过诺贝尔奖。

罗伯特-爱德华兹:反对现在进行克隆人研究

2004年4月22日,罗伯特-爱德华兹曾在北京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访问,表示反对现在进行克隆人研究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介绍一下您对克隆人的个人观点?

爱德华兹:从个人来讲,我坚决反对现在进行克隆人研究(爱德华兹教授反复强调了“现在”这个词),因为这是不安全的。我们都知道克隆羊“多莉”的案例。接受克隆试验的277个卵细胞只有29个发育成胚胎,其中只有“多莉”一个正常出生,其他都是不正常的畸形胎儿。在以后进行的试验中,畸形出现的几率更高。在牛、猫、兔子和其他动物上做的试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保证对人体进行克隆试验的安全性,而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能够用一次又一次的动物试验来证明某种技术的安全性,那就决不应当把它施加于人体。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试管婴儿之父”,当年您在从事试管婴儿研究时候,是否也经历过许多失败,并遭遇伦理学的挑战?

爱德华兹:我和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从1966年就开始进行治疗不孕症的理论研究,我们试图找出另一种新途径来解决问题,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直到1977年,经IVF受孕的约80例患者都没过几星期就流产了。后来,我和帕特里克改进试验方式,然后我说服他,这是安全可行的,会给患者带来好处。我们遇到了约翰·布朗和莱斯利·布朗夫妇。莱斯利因输卵管阻塞,9年未育。我对她说,我们可以采取IVF的方法使她怀孕,但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流产、胎儿不健康等等,不过我们改进后的技术可以尽可能降低这些风险。莱斯利说,没问题,他们对此做好了准备,并愿意承担可能的后果。1977年11月10日,莱斯利·布朗接受了IVF,后来的事情你就知道了。1978年7月25日,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Louise Brown)以剖腹产的形式来到世间。


尽管路易斯·布朗的出生在舆论界曾引起很大轰动,媒体压力也影响到了她的生活,但路易斯仍然是一个健康而快乐的正常人。现在,她在一家幼儿园工作,有自己的男朋友。虽然并不像外界误传的“已经结婚生子”,但她的妹妹,也是借助IVF出生的纳塔莉·布朗却的确是第一个做母亲的试管婴儿,而且我相信,路易斯很快也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母亲,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尽管试管婴儿可能会带来一些伦理上的问题,但世界上哪里有完美无缺、人人赞同的事情呢?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了100万借助IVF来到世间的婴儿,我相信,对这些家庭来说,IVF是有益的。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您在提到您当年所从事的试管婴儿研究的时候,用到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的形容。克隆人研究的历史迄今为止也不到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败和挫折,应该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您不认为您现在这样反对克隆人研究,看上去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吗?

爱德华兹:区别在于,100万IVF试管婴儿的存在,证明这项技术是安全的。在这之前,我们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和动物试验,来确保IVF的安全性。这和克隆人不一样。克隆羊多莉诞生的罗斯林研究所做过许多项克隆试验,产生了大量畸形的胚胎,极少数生下来的也都在生理上不正常。动物尚且如此,如果换成了人,那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就算克隆人能够出生并活下来,他的命运也会是悲惨的。因此,克隆人现在不可行。

三联生活周刊:您着重强调了克隆人在“现在”是不可行的,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技术手段能够保障克隆人的安全性,您就会对此表示赞成呢?

爱德华兹:我只能说,那是可能的。要知道,克隆单纯从技术上讲非常简单,就是把卵细胞中的DNA去掉,然后移入体细胞中的DNA。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试管婴儿实验室中都可以完成。因此,如果你明天听说在某地诞生了一个克隆人,这一点都不奇怪。困难在于如何降低克隆的危险。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研究小组撰写的虎扑篮球:克隆兔子的论文,我个人认为,在世界上从事克隆研究的科学家中,这个研究小组是最负责任的。在试验中,在将移入体细胞DNA的卵细胞种入子宫前,他们将其置于外部观察了一周,结果27个卵细胞有10个种入成功形成胚胎,最后出生了6个,其中5个是正常的。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它说明技术手段上的改进可以显著提高克隆成功率。在某一天,可能就是明天,下星期,下个月或是几十年后,动物试验证明技术手段已经能够保证克隆的安全性了,那么克隆人的问题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进入了伦理讨论的层面。综合各种考虑,各国政府可能会同意,也可能会反对,因此我只能说,到那时候,我可能会支持克隆人。但是现在,绝不。

三联生活周刊:在媒体见面会上,您提到安蒂诺里是你的朋友,但如果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您认为安蒂诺里的所做所为是否是严肃的?

爱德华兹:安蒂诺里曾经是我的老朋友(爱德华兹教授在此处着重强调了动词的过去时态),我们认识了很多年。许多研究人员,包括前一段时间成功克隆兔子的那个法国研究小组,都是安蒂诺里介绍给我的。作为医生,我和安蒂诺里都认为,应当为自己的病人谋福利,而他在这方面曾经作出过许多贡献。在1994年,安蒂诺里曾成功帮助一位63岁的妇女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怀孕分娩,这在舆论界引起了很大争论。但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虽然那位妇女早已绝经,但她的子宫状态非常好,完全可以孕育胎儿。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我认为,妇女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家人,而这是正确的。但在克隆人的问题上,我认为安蒂诺里犯了错误。他的步子迈得太快了,我屡次劝告他,应当放慢脚步,深思熟虑。但显然,他没有听从包括我和其他一些朋友的劝告。如果他继续进行克隆人的试验,我将放弃这个朋友。


三联生活周刊:那您是否认为安蒂诺里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名利?

爱德华兹:追求名利?是的,安蒂诺里是为了追求名利。不仅仅是他,许多科学家都为声名所累。到处都是疯狂追求名利的人。但对科学家来说,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应当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最后请问一个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由同一个人的DNA克隆出来的多个克隆人会不会完全一样?

爱德华兹:这是不可能的。由一个卵子发育成人,其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每个阶段都会影响未来成人的各个方面。从医学上看,在不同子宫中孕育的含有相同DNA的多个克隆人,其相似程度还比不上在一个子宫中孕育的双胞胎之间的相似程度。在英国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某个百万富翁花重金克隆了世界杯冠军球队的所有成员,结果这些人长大之后,没有去踢足球,却成了篮球运动员。

' />
中新网10月4日电 综合报道,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本年度揭晓仪式将从今天起陆续举行,今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的金额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而2010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2月初举行。

从10月4日开始的约一周时间内,2010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将陆续公布。据诺贝尔基金会早些时候宣布,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于4日首先公布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5日和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公布和平奖获得者;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经济学奖得主。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最新公告,2010年诺贝尔奖确定的总提名人数为237人。

在大奖即将揭晓之际,诺贝尔基金会再次发表公告,重申了大奖提名保密50年的规则。根据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

诺贝尔奖正式颁奖典礼每年12月10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这一天正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