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个重要关系
www.fjsen.com?2009-11-11 16:19? 李慎明?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肥沃土壤,开辟了广阔天地。6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祖国发展同步伐,共命运,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很好地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繁荣、大的发展,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更加主动、自觉地掌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这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勇于创新的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哲学社会科学各种关系的核心与灵魂。历史已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决不会过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必然会走到邪路上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不僵化、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为在我们这个大党大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关系。我们所进行的包括应用对策研究在内的全部学术活动,必须坚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价值所在,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的根本尺度。“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命题,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研究的立场和精神为我们所提倡和推崇,为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而研究的立场和作法为我们所不齿和鄙视。

我们在坚持“二为”方向的前提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因为这是使我们的学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是我们探寻、掌握和发展真理的必由之路,是我们真正到达“二为”方向归宿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早在1919年就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大声疾呼: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新中国成立后,他明确提出了“双百”方针。我们在理论、学术问题上,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双百”方针。鸦雀无声,一片死寂,决不是我们希望出现的局面。要引导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鼓励各种不同的流派观点相互切磋。对待科学、理论、学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极为慎重的态度,不要轻率作结论,更不能利用行政力量,动辄上纲,强行压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有勇于坚持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同时又要有勇于修正错误的气度。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