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www.fjsen.com?2009-12-29 09:08? 符晗 刘凤侠?来源:吉林日报    我来说两句

高校教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真正实施者,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只有通过教师才能传递给学生。因此,没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都只是空中楼阁。

教师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品德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无私的胸怀。心理素质是教师的重要素质。教师突破自我,鼓励学生超越,勇于创新,是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一个有着较高道德修养的教师,能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的地位;能从新生一代的文化培养的高度,自觉认识自身工作的必要性;能对自身工作怀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这种自觉的认知和稳定的情感构成了教师强烈的育人动机。

在文化素养上,高校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的意识观念。如果教师的创新意识缺乏或丢失,那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创新要适时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道授业解惑”,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灌输,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在创新教育中,我们只有强调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树立创新观念,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把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目标变成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创新的教育观念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且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要以创新的教为关键,以创新的学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索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真正让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如今是信息时代,教师有“一桶水”是永远不够的,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在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教师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首先是自己“学会学习”,然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设置综合课程,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高校教师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