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一方面可挖掘现有合作框架下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则能实现人才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为应对未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任何可能的改变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可提高中国金融机构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
通过金融机制的设计,促进低碳项目的建设、温室气体的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金融机构角力的新领地,全球新能源经济的快速兴起则会进一步深化全球碳金融市场。为此,中国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应对,充分准备,努力抢占碳金融领域的制高点,不断开拓碳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中国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业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制约因素
尽管中国金融业的碳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目前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其中,开展的业务模式也相对单一。具体分析,主要是因为存在四大因素的制约。
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由于碳金融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长,中国金融机构对其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以及项目开发、审批等不熟悉。在对碳金融业务没有较为充分把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敢贸然介入其中。
金融机构内碳金融业务相关机构和人才的缺失。中国金融机构综合型人才的储备和积累还不到位,以及内部机构和人才的短缺,使得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开展的内部动力不足。
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除了面临基本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以外,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政策激励措施不足。碳金融业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其对国内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加之其固有的高风险特征,抑制了中国金融机构深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目前,相关政策措施还不是十分到位,金融机构的外部激励和动力不足。
|